3.1、postman关联核心代码

一、核心代码

 
1. 提取响应数据
00:10
  • 获取响应数据:通过var jsonData = pm.response.json()获取接口响应数据并转为json格式
  • 关键细节:
    • json()是方法必须带小括号
    • 使用pm代表Postman实例
    • 数据保存在json响应结果中
    • 必须手写该代码用于后续关联操作
  • 数据流向:接口B响应结果 → 公共容器 → 接口A请求参数
  • 容器类型:支持环境变量和全局变量两种公共容器
2. 设置环境变量
02:14
  • 全局变量设置:
    • 语法:pm.global.set("全局变量名", 值)
    • 特点:变量名需用双引号包裹
    • 取值:通常从jsonData中提取
  • 环境变量设置:
    • 语法:pm.environment.set("环境变量名", 值)
    • 注意:environment单词拼写需准确
    • 选择:两种容器任选其一即可
  • 核心区别:
    • 全局变量使用global关键字
    • 环境变量使用environment关键字
    • 其他语法结构完全一致
3. 引用环境变量
06:05
  • 界面引用位置:
    • URL参数
    • 请求头(headers)
    • 请求体(body)
  • 引用语法:
    • 格式:{{变量名}}
    • 特点:无需双引号包裹变量名
    • 通用:适用于全局/环境变量
  • 代码引用(了解):
    • 语法:var value = pm.environment.get("var_name")
    • 应用:主要在tests标签中使用
    • 注意:实际测试中较少使用此方式
  • 三步流程:
    • 获取响应数据并转为json
    • 存入公共容器(环境/全局变量)
    • 在需要处通过{{}}语法引用

二、知识小结

知识点

核心内容

考试重点/易混淆点

难度系数

JSON响应数据处理

通过response.json()方法将响应数据转为JSON格式并存储到变量

json()是方法,必须加括号

⭐⭐

环境变量设置

使用pm.environment.set("变量名", 值)存储数据到环境变量

环境变量名需用双引号包裹

⭐⭐⭐

全局变量设置

使用pm.globals.set("变量名", 值)存储数据到全局变量

与环境变量语法差异仅在于globals关键词

⭐⭐⭐

变量提取语法

在Postman界面(URL/请求头/请求体)通过{{变量名}}提取数据

提取时无需双引号

⭐⭐

关联测试步骤

核心三步:发请求→存变量→提数据

环境变量与全局变量的选择场景

⭐⭐⭐⭐

 

一、使用postman关联技术实现添加员工接口

 
  • 依赖关系:添加员工接口需要依赖登录接口返回的令牌(token)才能正常使用
  • 实现思路:先调用登录接口获取令牌,再将令牌用于添加员工接口的请求头中

二、发送登录请求

00:35
  • 操作步骤:
    • 1.发送登录请求(必须确保登录成功)
    • 2.获取登录接口的响应结果
  • 关键点:
    • 登录失败将无法获取令牌,导致后续添加员工操作失败
    • 登录请求参数必须正确(如用户名和密码)

三、从json响应结果中提取data值

01:20
  • 提取方法:
    • 从JSON响应结果中提取data字段的值
    • 需要拼接"Bearer "前缀(注意大小写和空格)
  • 拼接格式:"Bearer " + data值
  • 注意事项:
    • 单词拼写必须正确(Bearer)
    • 首字母必须大写
    • 只能有一个空格
    • 常见错误:
      • 拼写错误(如写成Barry、Barrer等)
      • 首字母小写
      • 缺少空格或多个空格
  • 存储方式:将拼接好的令牌存入环境变量中供后续使用

四、将拼接无误的令牌存入环境变量

03:26
1. 令牌处理流程
  • 数据提取:从JSON响应结果中提取data值
  • 格式规范:拼接"Bearer"前缀时需注意:
    • 单词不能拼错
    • 首字母必须大写
    • 中间只能有一个空格
  • 存储方式:使用环境变量而非全局变量存储令牌
    • 代码实现:将pm.globals.set改为pm.environments.set
    • 查看方法:通过"眼睛"图标查看已存储的环境变量
2. 变量类型选择
  • 环境变量优势:相比全局变量更适合接口测试场景
  • 设置方法:包含变量名和变量值两个部分
  • 验证方式:通过可视化图标确认存储成功

五、添加员工接口

04:04
1. 令牌使用规范
  • 放置位置:必须设置在请求头(Headers)中
    • 常见错误:误放入URL参数
  • 键值格式:
    • 键名:Authorization
    • 值:从环境变量提取的完整令牌(含Bearer前缀)
2. 接口实现步骤
  • 令牌提取:从环境变量获取已存储的令牌
  • 请求构建:
    • 设置请求方法为POST
    • 填写正确的接口URL
    • 在请求头中添加Authorization字段
    • 完善请求体(如员工姓名、手机号等必填字段)
  • 请求发送:完成所有必要信息填写后发送请求
3. 注意事项
  • 格式校验:Bearer令牌的格式必须严格符合规范
  • 调试技巧:
    • 可先单独测试令牌获取环节
    • 使用Postman的Tests脚本进行自动化断言
  • 完整流程:
    • 获取响应结果
    • 提取并格式化令牌
    • 存储至环境变量
    • 在后续接口中调用

六、知识小结

 

知识点

核心内容

考试重点/易混淆点

难度系数

接口依赖关系

登录成功后获取令牌,添加员工接口依赖该令牌

必须登录成功才能获取有效令牌

⭐⭐

令牌提取与拼接

从JSON响应中提取data值,拼接Bearer 前缀(首字母大写+单空格)

常见错误:拼写错误(如barry)、首字母小写、空格缺失

⭐⭐⭐

环境变量存储

将拼接无误的令牌存入环境变量(非全局变量)

通过环境变量图标可查看存储值

⭐⭐

请求头设置

令牌需放入请求头(Authorization),而非URL

易错点:混淆令牌放置位置

⭐⭐⭐

添加员工接口流程

1. 发送登录请求 2. 提取令牌 3. 存环境变量 4. 设置请求头 5. 填写其他接口信息并发送

步骤顺序不可颠倒,令牌有效性是关键

⭐⭐⭐⭐

 

posted on 2025-09-10 09:24  我丶是丿小坏蛋  阅读(19)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