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数据(metadata)管理

 

什么是元数据

元数据(metadata)是从数据发展而来,同时作为数据的一种功能。

元数据是“数据的数据”,是对数据的标识——我们通常通过一组属性或元素来描述特定的资源,而这些属性或元素就是该资源的元数据。

典型的例子是图书馆的书目,就是一种元数据。书目包含作者、题名、出版日期、主题、存放架号等属性。对于每本指定的书,都会在书目中有上述属性值。这些数据值就是该书的“元数据”。

 

元数据的层次

分层管理是人们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思路。通常人们会将资源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分类,以便于管理。元数据可应用于不同层次,或者说,可以定义全局的元数据,也可以定义某一层次资源的元数据。比如上述书目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在“计算机图书”类中加上“相关编程语言”这样一个属性。

 

元数据的作用

元数据的作用在于:以一种统一和稳定的方式描述和组织存储在不同介质上的信息。元数据有助于查找和描述信息资源,从而可以改进对资源进行检索、管理和利用。

元数据还可以帮助组织电子资源,促进其互用性,验证其标识,以及确保对它们的长期保存。

 

一般情况下,元数据的公认用途包括:

(1) 描述和发现资源,

(2)管理资源集合

(3)保存数字化资源。

 

元数据的类型

从上述元数据的作用,可以将元数据分成以下类型:

(1)描述元数据用于识别、发现访问以及评价资源

(2)管理型元数据用于整理、聚合、验证和存档资源

(3)存储型元数据:用于资源的存储(典型的如数据库元数据)

 

另外从信息系统的角度出发,元数据可以分为技术元数据和业务元数据。

技术元数据包括数据源的位置、数据访问协议(ODBC、JDBC、SQL*NET等)、数据源的物理结构(如数据库描述、表定义、栏目描述等)、数据源的逻辑结构(ER模型、目标模型、实体模型)等。

 

业务上元数据包括与信息获取有关的上下文信息、定义企业组织机构和产品层级的分类法、用来定义商业术语的控制性词汇的词汇表或参考数据,例如医学词典、金融术语等。

 

元数据管理

元数据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提升共享、重新获取和理解企业信息资产的水平。良好的元数据管理可以避免信息丢失或隐藏,方便数据集成,从而更好的支持业务。

元数据管理包括元数据的创建、存储、集成、监督和优化几个方面。

 

元数据创建

元数据通常是不同的用户或机构共享。为了保证元数据的共享和协同操作,必须建立元数据的构建规则,并加以权限控制,从而保证元数据及相应资源充分利用

 

元数据存储

元数据可以与资源存储在一起(如HTML文件),也可以单独存储(如图书馆书目)。

共同存储的好处是不会丢失,连接可靠的,可以同时更新;

分开存储的好处是易于管理。但是有时候元数据不能与资源一起存储,尤其是业务元数据。

 

元数据交换

元数据通常在局部产生,但需要在不同的用户或机构之间进行交换。元数据交换是资源共享的重要前提,尽管很多时候这一过程是隐式进行的。

 

元数据集成

局部定义的元数据可能会产生大量的不一致:相同的名字表示不同的属性,或者相同的属性用多种方法命名。为了保证元数据的一致性,有必要建立“中央知识库”,对组织内部的元数据进行集中管理。

 

元数据监督

元数据集成后,需要将元数据的修改传播到使用这些元数据的组织或个人。需要建立监督体系结构(定义数据和应用的拥有者),监督数据资产(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命名标准),并定义监督流程(何时开始更新、如何更新)。

 

元数据优化

建立元数据模型和标准的词汇表,建立知识本体,对元数据进行优化,并实现知识库和知识集成。

 

 

posted @ 2007-06-25 15:15  心内求法  阅读(146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