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鸡第一次写论文

- 第一次写了初稿,学长帮忙一起修改,提了很多写论文的思想,记在小本本上...

  1. 摘要很重要!先写一次摘要,然后写文章,回来修改文章结构,再写摘要,再请老师帮忙修改....反正很重要
  2. 参考文献最好是最近三年的,否则要么是有重大突破,要么就是论文内容不是关注热点,而且尽量是找基本是985高校以上的文献,否则人家说你参考文献做的不好,咱么也没话说
  3. 论文模型的插图不是随便插,要有相应的文字介绍,但是从每层每层的介绍就不是文章的本意,用一两句话来引出某些图。如果模型用的人家的,不是我们的亮点,可以只插一个图介绍就可以了
  4. 论文架构结构一般确实是总分的形式,但是我第一次的总体设计跟每个模块的具体设计成了同等的位置,不应当这样,应该是1 2.1这样分
  5. 在2里边也别太匆忙写yolo,因为从数据传输角度来说,需要先抓取再传输,所以2.1建议写 图像采集与传输,可以少点,但是五脏六腑应有尽有
  6. 最主要的是每个模块要有衔接,承上启下的语句,然后再给了yolo啥的
  7. 然后关于yolo这个也得规划好,首先是介绍是什么,一两句搞定就行,然后是有什么,就是结构,然后在分析为啥用它,最后不用说运行时咋了咋了,这个就属于测试环节,应该放在最后的总结前面。可以说,在谁的谁的论文里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整理出了几篇相关的论文,可以试着加
  8. 分析完为啥用它,就该说怎么用的了,选取了哪些标签,在哪个数据集上训练的等等
  9. 然后检测完了加个呈上启下,就是该追踪了,追踪不能上来就写追踪算法,先把已有的追踪算法说一下,然后看适不适合你,肯定不适合,然后引出自己的,有理有据了就
  10. 最后的话就是控制信号生成再传过去,至于那些边缘计算还有阈值参数自动化得嵌入到第二部分,这样看起来就不奇怪了。第二部分就是个完美的详细设计。
  11. 阈值参数自动化不好整的话,就在第二部分再开一个专门说就行,边缘计算zigbee肯定是可以嵌入的
  12. 然后测试就照着整体流程,第一个采集传输的过程大概说一下,多少秒采集一次
  13. 图里别出现无关的东西,不然人家以为你从别人那里拿来的

这么一遍下来,基本上整体结构,内容组织,o(╥﹏╥)o,基本上算是重写了....
写一篇还是蛮难的,还不知道能不能通过

posted @ 2020-10-24 22:00  阿杰也请你吃颗糖  阅读(104)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