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社会化之关系链(转载)

互联网社会化之趋势分析(一)

我们将要讨论关系链,社会化互联网的经络,将信息汇聚在平台上的河床结构。

在微博平台上,我们可以获得各类的信息,有博主自己创造的,有转发过来的,有感兴趣的,也有无良博主的垃圾信息,我们通过不断的调整,关注不同的博主及数量,在这个平台上大致可以满足自己在各个方面的信息需求。

对于这些功能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今天要重新思考下,为何关注博主就可以获取想要的信息,通过调整关注的博主可以实现对信息进行甑别筛选。

一条微博的传播路径

甲发布一条微博,被其粉丝乙看到了,并评论加转发,丙和丁都是乙的粉丝,也都看到了这条微博,丙看过后,不予处理,丁看了很感兴趣,就评论加转发...这条微博就在粉丝们的评论和转发过程中进行了传播。很简单的传播流程,但需要我们理解的东西有很多。

我们可以从这传播过程中总结出

1. 网友间的关系构成关系链

甲---乙---丙 ; 甲---乙---丁--- … ;参与其中的网友共同形成一个链条

2. 信息的传播过程是被筛选的过程

这条微博经过乙的筛选传到丙和丁,经过丁的筛选,继续传播,若没被筛选通过,比如丙,传播链条断裂,不会继续筛选

3. 信息的传播链条的维系有网友间共存的属性存在

甲--乙--丁...这一链条的存续在于这一链条环节上的网友都对该微博或附着其上的评论感兴趣,愿意去评论或转发,当链条上的丙不感兴趣时,传播链条就到丙为止,不再被延续

从以上3点,我们可以先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关系链是信息传播通道。通道的作用是传播大量的信息,如果一条关系链上的网友对NBA都感兴趣,那么与NBA相关的信息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在这条关系链上传播,而且在链条上传播的信息质量都是经过各个网民的筛选的,被传播的信息其质量是由网民集体选票保证的。我们还可以看到通过这一链条,无论网友间是不是粉丝或是间接粉丝,都可以通过NBA进行信息的沟通。

微博平台的信息传播模型

社会化互联网的信息运作机制是由一帮志趣相投的人评论创造内容,筛选信息,转发传播信息,互不相识的网友在不知不觉中完成默契合作完成内容的创造和传播。其模型如下:

在现有的微博平台上,我们看到的是这样:

这也是符合真实情形的,对NBA感兴趣也可能对硬件、欧冠、旅游等都感兴趣,所以

这些信息都可以在其屏幕前产生交集,混乱而有序。

关系链传播与数据分析

不过紊乱的表象也迷惑了很多人,纠结于社交关系,人脉,实名,现在又有被平台上的大数据诱惑,沉迷于数据分析的迹象。

人们试图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向网民推送个性化的资讯(增强版的rss订阅),可以对比关系链传播与之的区别。在关系链传播中,资讯是不断被链上的网民筛选传播的,每传播一次,就已被筛选一次,资讯的质量始终是在被动态筛选过程中,相对于计算机的数据分析,一次性的静态筛选,是量和质上的进化。更别论关系链对即时生成的评论有同样的筛选功能。第二,在关系链传播中,资讯的传播方向是自动定向的,认可其价值的网友会进行转发传播,让更多对该资讯有兴趣的网友看到,资讯可以通过关系链自行不断的寻找到自己的真正受众。数据分析依据的模型不同,计算结果也不同,其定向传播的范围也不一样。随机的散发传播与数据分析确定的定向传播,两者传播方式和效率是有本质差别的。

对社会化理解越深刻,对数据分析的局限性了解的也会更多,也会更谨慎的使用该技术。

我们通过调整关注对象,实际上是影响着信息的传播通道,从而影响到我们从这些通道收到的信息内容。真正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慢慢领会社会化的精妙,关系链也将是后续众多讨论的起点。有了网民需求分析和关系链作基础,我们可以开始谈点未来了。

 

互联网社会化之趋势分析(二)

互联网的社会化释放了网民的创造力,生产出巨量的数据,facebook,新浪等平台完成了信息汇聚的阶段,如何高效的利用平台上的海量数据,将是互联网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我们将通过对关系链传播产品导入介绍,提供一个社会化的传播解决方案。

产品模型

我们将根据产品的实施步骤,分步介绍说明关系链传播模型。

一、分类显示

微博平台是个综合型的信息平台,如在上一篇关系链看到的图片,我们可以获取各类信息,但交杂在一起,虽然有序但混乱,我们现在需要将其简化,化繁为简。我们将微博平台上的信息分类显示,可以根据新闻、体育、视频、地点等分类,这个步骤简单易行,也是现在很多创业公司在做的事情(他们做的还复杂些,还加入推荐引擎的计算结果)。总之经过分类处理后,信息被整理的一目了然。

二、通道引入

我们知道关系链是信息传播通道,是微博平台脉络,平台靠关系链的运作产生大量的数据,并让数据具备有效的传播力。所以不仅仅是在内容上予以分类,同时也要引入网友的两个基本社会化行为,评论与转发。由网友自行决定该条信息是否值的评论,值的转发,由网友来主导信息的生成,主导信息的传播范围。至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微型化被重组织过微博平台,因为我们把微博的运行机制抽离出来,其运行结果跟母版肯定是类似的。一些网站也分类了也引入了评论和转发,但他们的信息仍然是由推荐引擎计算结果主导,信息的传播范围仍然由推荐引擎主导,网友的社会化行为只是点缀。这样的网站只能算是增强版的RSS订阅。这是很易混淆的,建议多理解关系链。

三、标签体系

经过上面两个步骤,我们搭建了关系链框架,现在要充实他们。关系链的第三个特征是,关系链上的网友有共性,具有一种或多种的共同点。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标签来让他们建立联系,建立传播通道。我们以NBA作为内容分类的标签,那么订阅或查看该类内容的网友,都是对NBA感兴趣的,我们就可以通过标签NBA,将有此共同兴趣的网友聚在一起,形成话题聚焦的关系圈。他们可以相互分享沟通有关NBA的一切。对于网友来说,通过NBA标签,可以快速的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快速获取此类的相关信息,可以让自己的评论展示在这个平台上,让更多的人看到。标签还是灵活的,比如说出差到杭州,就可以订阅 @杭州+@酒店,那么就可以收到开有账户的酒店微博信息,与其进行线上沟通,如果订阅@地点,那么就成了LBS的信息平台,@折扣信息+@美食+@地点+@企业品牌+@公司小组….通过标签的灵活组合,自动聚合具有共性的网友,自由配对,满足网友不同情况下的不同信息需求。通过标签体系,我们可以组建自己的“美丽说”。

四、功能的完善

这一点可以根据网民的需求,结合具体的行业特征进行完善,比如加入信息管理模块,云存储功能等等。

经过上述几个步骤,我们以关系链传播通道为主体对微博的信息进行重组,净化信息传播通道,对于博主来说,其信息可以快速被潜在的受众接收,传播的目标会更明确,对于受众来说,通过通道可以快速得到相关联的信息,灵活的标签体系可以让受众根据自身的需求对信息进行个性化的组织。

新浪的尝试

这张图据说是新浪微博的新版手机客户端,微博本来就是靠关系链传播的,所以其对内容分类后,就是天然的通道分类,可以想象点击进入读书类目,就可以看到有关读书的丰富资讯,可以不用理会推荐引擎的计算结果。

根据内容标签来组织信息,可以将在读书的,同一地点的,听音乐的网友分类聚合在一起,而摆脱了网友间口口相传的逐层传播的限制。

不足的是,没有建立标签体系,就无法用标签来重构关系链传播通道,标签体系不仅仅是阅读的分类,还包括评论和转发的分类,标签体系的缺失,对关系链传播通道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顺便说下微信,微信基于LBS的沟通,其关系链通道是通过地理位置来联系的,这条信息通道匹配性很强,可以与任一其他兴趣通道结合,本地的阅读者,本地的音乐爱好者,本地的电台,有很好的扩展性,但关系链通道现有的发展水平还没有到大规模组合应用的阶段,所以LBS还属于小妾地位,还没到转正的时机,歪打正着,可有可无的LBS让微信不用在关系链通道上花费精力。在微博上主要通过文字来,瀑布流用图片,instagram用照片,他们要在关注关系链通道传播的内容同时,对沟通方式进行创新,微信只需将重点放在沟通方式的创新上,用语音、视频、文字等方式,所创造的沟通体验是他们无法比拟的。微信的沟通方式同样具有普适性,任何关系链传播通道中,网友间的沟通都需要微信式的沟通方式,微信可以嫁接到任一关系链上,或者说任一关系链都将逐步具备微信式的沟通方式。

互联网的下一阶段就具备了两种发展的途径,首先,厘清关系链传播通道,新浪在通道上开发自有的即时沟通应用,另一途径是微信与各个关系链通道逐步整合,整合方式有LBS与关系链通道的组合运用或者微信作为功能模块嵌入关系链。新浪拥有平台海量数据优势,可以快速搭建多类别关系链通道,这是其他创业者无法比拟的数据优势,新建的关系链通道则需要重建数据,如美丽说,需要从无到有产生大量的数据,非一日之功,从这个角度来说,微信不是新浪一个层次上的对手。不过微信的即时沟通体验加上LBS同样可以搭建临时性的关系链通道,以满足用户情境式的信息需求,这样的应用情境同样非常广泛。微信和新浪两个平台的发展差异在半年后逐步显现吧,关系链通道的整理需要时间。

我们架构了关系链通道,建立了信息传播的高速公路,随之而来的是如何对信息进行质量的筛选,让高质量的信息传播的更远更久,让同质化的垃圾信息的传播动力快速衰竭,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开个小差。新浪凭借平台的内容优势毫无疑问在关系链的发展中有绝对的优势,我们要看的是这种优势能保持多久,有何种办法突破新浪的内容垄断。这是关系链之后的事情,远未发生,但这样的逻辑推演是一种乐趣。来看看后平台的竞争态势,打破新浪内容垄断的途径。

 

互联网社会化之趋势分析(三)

Facebook,新浪等社会化平台终将非死不可,具体的演变缘由可以翻看让平台飞,这里只演示一种被替代的可能方式。

霸气外露

Facebook,新浪等社会化网站,将庞大的网民汇集在一个平台之上,网民间相互形成多种关系,各类的关系链集合在平台之上,这些关系链通道产生海量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在平台上快速扩散传播。平台依靠拥有的关系链通道,得以产生内容,同时这些内容丰富关系链通道的深度,强化通道的效用,两者相互强化。优质内容想获得传播,借助平台的关系链通道是最便捷方式,想获取优质内容,通过平台的关系链通道同样是最便捷方式。两者的相互促进,让平台得以快速扩大规模,并可以不断的吸附互联网的其他优质资源,满足网民多样化的需求,而又能顺利消化这些外来资源和应用,不被这些资源与应用吞噬。其竞争对手搜索引擎也无法阻止平台的成长,更不论说想以同样的方式来打败平台了。

社会化平台依靠关系链和海量数据,犹如隆隆向前的战车,碾压着试图阻挡的对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霸气十足。

平台重构

强大的平台如黑洞一样,吸附着互联网的优质资源为已所用,瓦解竞争对手的同时不断壮大自己竞争优势,没有对手的平台,最需担心的是内部机制的隐患,事实也将会是如此,牢不可破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陷。

在分析(二)里,我们架构了关系链通道,但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通道没内容,也白搭,没有内容的通道也就不是通道了,同时平台上拥有海量的数据,如何将数据为己所用,试图让平台开放数据,培养竞争对手,是不大现实的问题。

网民在平台上发布的信息,是其个人意愿表达的结果,是行为的结果,这些个人化的数据,应归其个人所有和处置,成为网民的私有数据。每个网民可以将自己在平台上的数据存储在云空间内,变成由私人占有的数据财产,由网民自己设定私有数据财产的访问权限,收费访问,还是免费访问,由哪些网站可以使用,哪些不可以等等。数据的私有化,将数据的所有和处置权从平台转移到个人手上。平台上的海量数据化整为零,被分解成无数个私有数据库存储在云端,供各类应用、网站调用。

数据的私有化打破现有平台对网民私人数据占有牟利的潜规则,开放的数据交易将瓦解平台 依靠对数据垄断造成的竞争壁垒,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调用网民的私有数据,搭建新的关系链通道,同现有平台处于相当的竞争水平,现有平台将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核心优势,其关系链通道不再是稀缺资源。

开放的竞争,将可以让网民的数据财产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网民可以得到更多的互联网服务。

数据正常的私有化路径很可能是平台的商业化激发网民的数据财产意识,觉醒的数据财产意识将丰富更多的商业化内容和手段,最终完成数据的私有化。私有化的数据将带来商业化的大爆发。数据的私有化将会是互联网的one piece宣言。

数据的私有化动摇了平台得赖以生存的基石,提供一个重构关系链通道的方向,真正的实现还需要创业者的不断探索实践。

平台的两大核心关系链通道和数据,分析(二)重新架构了关系链通道,本文提供了瓦解数据壁垒的方案,但都未触及社会化互联网的核心,下一篇我们就谈谈社会化互联网的核心。

 

互联网社会化之趋势分析(四)

信息之于互联网怎么形容其重要性都不为过,信息犹如人的血液,为互联网提供能量,活力。互联网顺畅的运行,离不开信息有效的兑现其自身价值,社会化的互联网,其信息的价值会如何兑现?

现就所想到的信息价值兑现方式予以简单介绍:

1.渠道的价值

在关系链通道里,一条信息被传播需要被各个网民筛选,转发,信息的传播需要众多网民的协作配合。他们的合作完成了传统广告的传播效果,这其中的渠道价值应由网民们共同分享。互联网社会化造成的渠道扁平化传播功能下移,渠道价值同样下移,网民能在阅读、评论和转发过程中获得实在的经济利益。

2.信息的交易

在关系链传播过程中,是网民对网民的传播,同时数据的私有化,将使得网民在沟通中实现信息的交易更为普遍。信息服务,咨询,调研等等都可以进行相互交易。从广义上说,美丽说类图片导购也可以算到信息交易的一种方式。网民间通过图片来进行沟通,并对图片的价值通过实物交易来实现,形成一个图片生成、传播、使用的商业化链条,不足的是网友的传播功能尚未被充分应用(大概要等标签意识和技术的发展,才会逐步被完善吧)。

3.时间的价值

这个已经在运用了,按月付费的模式,信息的可复制性,但信息的功能未必能轻易被复制,你知道今天是6月4日,也知道今天是某人的生日,但你未必记得今天要送祝福,将这些普通的信息结合,就可以提供一个提醒功能,对这样的功能的购买,就完成了信息的价值兑现。当然这些可复制的信息对于网民来说,其价值都是时效性的,一段时间内有价值,一段时间就成了垃圾信息。在平时由于这些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供需双方相匹配的沟通成本很大,信息的价值兑现成本太高,得不偿失,但在关系链传播通道内,供需双方可以快速匹配,为这些信息的价值兑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数据的价值

数据成为网民的私有财产,如何通过这些财产获取收益,这些方式将会很广泛,游戏网友间的交易是其中一个方式,不过普通网民的数据内容远比游戏数据广泛和深度,其形式会更为丰富。

5.优先显示的价值

用标签体系建设的关系链传播通道,是专业的传播渠道,在渠道内哪些信息可以优先显示,什么时间显示,都是可以进行适当的商业化调整的,比如google的竞价排名。通过改变信息的显示顺序,来兑现渠道的价值,这样的方式不受限于屏幕大小,不论平板还是手机都可以同样实现。

6.关系链通道的利益分享

数据的私有化,优质的数据源将会受各个关系链通道的追逐,一如各个微博平台对名人资源的追求一样。关系链通道其功能的实现是由网民合力完成,通道的收益与通道内网民分享,这一方式很可能会是平台瓦解后,关系链通道相互竞争的重要方式。现在的一些股份化平台算是在为这一趋势进行技术储备吧。

信息价值的兑现方式远不止上述几种,现有所谓的平台商业化困局是由其自身造成的,在互联网社会化阶段,网民是三者一体(生产者、传播者、阅读者),是互联网的主体,不同于传统互联网,网站是内容和传播的主体,能以各种方式兑现自身的价值,不用考虑用户的利益。仍然以平台为中心的传统思维进行商业化,把网民创造的内容和渠道功能的价值兑现为自己的,其商业化过程是侵占网民经济利益的过程,各种商业化方式受网民体验的限制,缺乏创新,就不足为怪(归根结底还是数据垄断惹的祸)。

信息价值的兑现过程同时也是关系链传播通道筛选海量同质化信息的过程,一个博主的传播效能如何,在以这个博主节点为起点的一级二级传播范围和效果如何,根据不同的传播效果,博主的传播价值不同,这就有了博主在传播链条上的权重区别,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博主对其粉丝的重要性如何,博主对不同的粉丝有不一样的重要性,这同样会引起权重的差异,另外是根据内容的权重,内容质量不同,对不同的人群其价值不同,引起权重的不同,根据权重的差异来衡量信息的关联性和价值区间,进而实现对同质化信息的筛选。(过程略)

信息价值兑现贯穿着互联网发展的全过程,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兑现的方式和内容都有很大的不同,在互联网的社会化阶段,同样要以动态发展的思维来探讨互联网的商业化问题,把握价值创造主体的不同,并予以兑现,互联网才会健康发展。

互联网社会化这个系列分析了网民的需求,关系图谱,对这两个最基本问题的厘清,推演出当前综合型社会化平台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提升信息传播效率,关系链传播通道逐步细分专业化,并演绎了传播通道创建步骤。关系链传播通道的专业化不可避免带来的是传播通道的商业化,商业化的过程中是网民主体地位及其经济利益的增强的过程,随之而来的将是网民对数据所有权的索取,数据所有权从平台向网民的转移,私有化的数据瓦解平台的数据垄断,导致平台主导的“开放生态”秩序重构,大家回归到关系链通道相互竞争阶段…

这是我对互联网发展的推演,自认推演过程没出现大的问题,实际的发展的进程很大可能会与预期的一致,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狂妄,不过等一年之后再回头过来看,犹如现在回头看我一年多前的互联网锤子系列,里面诸多的结论都已被实践证明,比如c2b的概念现在觉的是未来的趋势,在互联网锤子(四)中已做过详细的阐释,交待的很透彻了,这些实例可以找出一堆。同时,由于观点都是马前炮,所以也不期望会立马被理解,回头看更容易理解些,当初看过互锤系列的也不少,但能理解的会没几个,现在回头看更容易理解我所说的。对这一系列同样如此。

作为业外人士,对行业的观察文章写到这样的程度,已然知足。文章写出发布后,很大程度上已不是作者自己的了,各人有各自的解读,如觉的有价值,就帮忙扩散吧。文章观点被认可和运用是草根写作的最大动力。

 

posted on 2012-08-22 22:01  henry_xu  阅读(558)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