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常见问题二
1.表中有大字段X(例如:text类型),且字段X不会经常更新,以读为为主,请问
(1)、您是选择拆成子表,还是继续放一起;
(2)、写出您这样选择的理由。
答:拆带来的问题:连接消耗 + 存储拆分空间;不拆可能带来的问题:查询性能;
如果能容忍拆分带来的空间问题,拆的话最好和经常要查询的表的主键在物理结构上放置在一起(分区) 顺序IO,减少连接消耗,最后这是一个文本列再加上一个全文索引来尽量抵消连接消耗
如果能容忍不拆分带来的查询性能损失的话:上面的方案在某个极致条件下肯定会出现问题,那么不拆就是最好的选择
2.MySQL中InnoDB引擎的行锁是通过加在什么上完成(或称实现)的?为什么是这样子的?
答:InnoDB是基于索引来完成行锁
例: select * from tab_with_index where id = 1 for update;
for update 可以根据条件来完成行锁锁定,并且 id 是有索引键的列,
如果 id 不是索引键那么InnoDB将完成表锁,,并发将无从谈起
3.如何从mysqldump产生的全库备份中只恢复某一个库、某一张表?
4.一个6亿的表a,一个3亿的表b,通过外间tid关联,你如何最快的查询出满足条件的第50000到第50200中的这200条数据记录。
1、如果A表TID是自增长,并且是连续的,B表的ID为索引
select * from a,b where a.tid = b.id and a.tid>500000 limit 200;
2、如果A表的TID不是连续的,那么就需要使用覆盖索引.TID要么是主键,要么是辅助索引,B表ID也需要有索引。
select * from b , (select tid from a limit 50000,200) a where b.id = a .tid;
5.如何设计一个高并发的系统
① 数据库的优化,包括合理的事务隔离级别、SQL语句优化、索引的优化
② 使用缓存,尽量减少数据库 IO
③ 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缓存
④ 服务器的负载均衡
6.锁的优化策略
① 读写分离
② 分段加锁
③ 减少锁持有的时间
④ 多个线程尽量以相同的顺序去获取资源
等等,这些都不是绝对原则,都要根据情况,比如不能将锁的粒度过于细化,不然可能会出现线程的加锁和释放次数过多,反而效率不如一次加一把大锁。这部分跟面试官谈了很久
7.1索引的底层实现原理和优化
B+树,经过优化的B+树
主要是在所有的叶子结点中增加了指向下一个叶子节点的指针,因此InnoDB建议为大部分表使用默认自增的主键作为主索引。
7.2
a)、索引的目的是什么?
快速访问数据表中的特定信息,提高检索速度
创建唯一性索引,保证数据库表中每一行数据的唯一性。
加速表和表之间的连接
使用分组和排序子句进行数据检索时,可以显著减少查询中分组和排序的时间
b)、索引对数据库系统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负面影响:
创建索引和维护索引需要耗费时间,这个时间随着数据量的增加而增加;索引需要占用物理空间,不光是表需要占用数据空间,每个索引也需要占用物理空间;当对表进行增、删、改、的时候索引也要动态维护,这样就降低了数据的维护速度。
c)、为数据表建立索引的原则有哪些?
在最频繁使用的、用以缩小查询范围的字段上建立索引。
在频繁使用的、需要排序的字段上建立索引
d)、 什么情况下不宜建立索引?
对于查询中很少涉及的列或者重复值比较多的列,不宜建立索引。
对于一些特殊的数据类型,不宜建立索引,比如文本字段(text)等
8.什么情况下设置了索引但无法使用
① 以“%”开头的LIKE语句,模糊匹配
② OR语句前后没有同时使用索引
③ 数据类型出现隐式转化(如varchar不加单引号的话可能会自动转换为int型)
9.防止SQL注入的方式:
php中,开启配置文件中的magic_quotes_gpc 和 magic_quotes_runtime设置
执行sql语句时使用addslashes进行sql语句转换
Sql语句书写尽量不要省略双引号和单引号。
过滤掉sql语句中的一些关键词:update、insert、delete、select、 * 。
提高数据库表和字段的命名技巧,对一些重要的字段根据程序的特点命名,取不易被猜到的。
Php配置文件中设置register_globals为off,关闭全局变量注册
控制错误信息,不要在浏览器上输出错误信息,将错误信息写到日志文件中。
10.解释MySQL外连接、内连接与自连接的区别
先说什么是交叉连接: 交叉连接又叫笛卡尔积,它是指不使用任何条件,直接将一个表的所有记录和另一个表中的所有记录一一匹配。
内连接 则是只有条件的交叉连接,根据某个条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记录,不符合条件的记录不会出现在结果集中,即内连接只连接匹配的行。
外连接 其结果集中不仅包含符合连接条件的行,而且还会包括左表、右表或两个表中
的所有数据行,这三种情况依次称之为左外连接,右外连接,和全外连接。
左外连接,也称左连接,左表为主表,左表中的所有记录都会出现在结果集中,对于那些在右表中并没有匹配的记录,仍然要显示,右边对应的那些字段值以NULL来填充。右外连接,也称右连接,右表为主表,右表中的所有记录都会出现在结果集中。左连接和右连接可以互换,MySQL目前还不支持全外连接。
11.写出三种以上MySQL数据库存储引擎的名称(提示:不区分大小写)
MyISAM、InnoDB、BDB(BerkeleyDB已停止开发)、Merge、Memory(Heap)、Example、Federated、Archive、CSV、Blackhole、MaxDB 等等十几个引擎
12.SQL语言包括哪几部分?每部分都有哪些操作关键字?
答:SQL语言包括数据定义(DDL)、数据操纵(DML),数据控制(DCL)和数据查询(DQL)四个部分。
数据定义:Create Table,Alter Table,Drop Table, Craete/Drop Index等
数据操纵:Select ,insert,update,delete,
数据控制:grant,revoke
数据查询:select
13.完整性约束包括哪些?
答:数据完整性(Data Integrity)是指数据的精确(Accuracy)和可靠性(Reliability)。
分为以下四类:
1) 实体完整性:规定表的每一行在表中是惟一的实体。
2) 域完整性:是指表中的列必须满足某种特定的数据类型约束,其中约束又包括取值范围、精度等规定。
3) 参照完整性:是指两个表的主关键字和外关键字的数据应一致,保证了表之间的数据的一致性,防止了数据丢失或无意义的数据在数据库中扩散。
4)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不同的关系数据库系统根据其应用环境的不同,往往还需要一些特殊的约束条件。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即是针对某个特定关系数据库的约束条件,它反映某一具体应用必须满足的语义要求。
与表有关的约束:包括列约束(NOT NULL(非空约束)、unique)和表约束(PRIMARY KEY、foreign key、check、UNIQUE) 。
14.游标是什么?
游标的设计是一种数据缓冲区的思想,用来存放SQL语句执行的结果。
游标是一种能从包括多条数据记录的结果集中每次提取一条记录的机制。
尽管游标能遍历结果中的所有行,但一次只指向一行。
游标的作用就是用于对查询数据库所返回的记录进行遍历,以便进行相应的操作。
游标:是对查询出来的结果集作为一个单元来有效的处理。游标可以定在该单元中的特定行,从结果集的当前行检索一行或多行。可以对结果集当前行做修改。一般不使用游标,但是需要逐条处理数据的时候,游标显得十分重要。
游标的优点:游标是针对行操作的,对从数据库中SELECT查询得到的结果集的每一行可以进行分开的独立的相同或不同的操作,是一种分离的思想。游标是面向集合与面向行的设计思想之间的一种桥梁。
游标的缺点:游标的主要缺点是性能不高。
游标的开销与游标中进行的操作相关,如果在游标中进行复杂的操作,开销会非常高。如果采用面向集合的SQL语句,扫描成本为O(N);但如果采用面向集合的SQL语句的扫描成本为O(N*N),则使用游标有可能会带来性能上的提升。
游标的缺点是只能一行一行操作。在数据量大的情况下,速度过慢。数据库大部分是面对集合的,业务会比较复杂,而游标使用会有死锁,影响其他的业务操作,不可取。 当数据量大时,使用游标会造成内存不足现象。
15.NULL是什么意思
答:NULL这个值表示UNKNOWN(未知):它不表示“”(空字符串)。对NULL这个值的任何比较都会生产一个NULL值。您不能把任何值与一个 NULL值进行比较,并在逻辑上希望获得一个答案。
16.用什么来确保表格里的字段只接受特定范围里的值?
答:CHECK 约束:用于限制列中的值的范围
然而,mysql所有的存储引擎均不支持check约束,MySQL会对check子句进行分析,但是在插入数据时会忽略,因此check并不起作用,因此实现对数据约束有两种方法:
1.在mysql看约束,如使用enum类型或者触发器等。
2.在应用程序里面对数据进行检查再插入。
示例,使用 ENUM 限制插入的值,但是这种方式只能用于离散型数据,对于范围数据则无能为力
-- 创建一张测试表,规定sex字段只能是 ‘男’ 或者 ‘女’ CREATE TABLE `user` ( `id` INT(11)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18) COLLATE utf8_estonian_ci NOT NULL, `sex` ENUM('男','女') COLLATE utf8_estonian_ci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COLLATE=utf8_estonian_ci 测试: INSERT INTO `user`(`name`,`sex`) VALUES('秀吉','秀吉'); 结果: 错误代码: 1265 Data truncated for column 'sex' at row 1
触发器也可以被用来限制数据库表格里的字段能够接受的值,但是这种办法要求触发器在表格里被定义,这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影响到性能。
17.说说对SQL语句优化有哪些方法?(选择几条)
(1)Where子句中:where表之间的连接必须写在其他Where条件之前,那些可以过滤掉最大数量记录的条件必须写在Where子句的末尾.HAVING最后。
(2)用EXISTS替代IN、用NOT EXISTS替代NOT IN。
(3) 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计算、函数、类型转换、is null 、is not null
(5)对查询进行优化,应尽量避免全表扫描,首先应考虑在 where 及 order by 涉及的列上建立索引。
(6)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 null 值判断,否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
(7)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表达式操作,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
18.SQL语句中‘相关子查询’与‘非相关子查询’有什么区别?
答:子查询:嵌套在其他查询中的查询称之。
子查询又称内部,而包含子查询的语句称之外部查询(又称主查询)。
所有的子查询可以分为两类,即相关子查询和非相关子查询
(1)非相关子查询是独立于外部查询的子查询,子查询总共执行一次,执行完毕后将值传递给外部查询。
(2)相关子查询的执行依赖于外部查询的数据,外部查询执行一行,子查询就执行一次。
故非相关子查询比相关子查询效率高
18.存储时间
Datatime:以 YYYY-MM-DD HH:MM:SS 格式存储时期时间,精确到秒,占用8个字节得存储空间,datatime类型与时区无关
Timestamp:以时间戳格式存储,占用4个字节,范围小1970-1-1到2038-1-19,显示依赖于所指定得时区,默认在第一个列行的数据修改时可以自动得修改timestamp列得值
Date:(生日)占用得字节数比使用字符串.datatime.int储存要少,使用date只需要3个字节,存储日期月份,还可以利用日期时间函数进行日期间得计算
Time:存储时间部分得数据
注意:不要使用字符串类型来存储日期时间数据(通常比字符串占用得储存空间小,在进行查找过滤可以利用日期得函数)
使用int存储日期时间不如使用timestamp类型
20.MySQL中InnoDB引擎的行锁是通过加在什么上完成(或称实现)的?为什么是这样子的?
答:InnoDB是基于索引来完成行锁
例: select * from tab_with_index where id = 1 for update;
for update 可以根据条件来完成行锁锁定,并且 id 是有索引键的列,
如果 id 不是索引键那么InnoDB将完成表锁,,并发将无从谈起
21.如何从mysqldump产生的全库备份中只恢复某一个库、某一张表?
全库备份
[root@HE1 ~]# mysqldump -uroot -p –single-transaction -A –master-data=2 >dump.sql
只还原erp库的内容
[root@HE1 ~]# mysql -uroot -pMANAGER erp –one-database
22.索引的工作原理及其种类
数据库索引,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一个排序的数据结构,以协助快速查询、更新数据库表中数据。索引的实现通常使用B树及其变种B+树。在数据之外,数据库系统还维护着满足特定查找算法的数据结构,这些数据结构以某种方式引用(指向)数据,这样就可以在这些数据结构上实现高级查找算法。这种数据结构,就是索引。
为表设置索引要付出代价的:一是增加了数据库的存储空间,二是在插入和修改数据时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因为索引也要随之变动。
图展示了一种可能的索引方式。左边是数据表,一共有两列七条记录,最左边的是数据记录的物理地址(注意逻辑上相邻的记录在磁盘上也并不是一定物理相邻的)。为了加快Col2的查找,可以维护一个右边所示的二叉查找树,每个节点分别包含索引键值和一个指向对应数据记录物理地址的指针,这样就可以运用二叉查找在O(log2n)的复杂度内获取到相应数据。
索引优点
1)通过创建唯一性索引,可以保证数据库表中每一行数据的唯一性。
2)可以大大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这也是创建索引的最主要的原因。
3)可以加速表和表之间的连接,特别是在实现数据的参考完整性方面特别有意义。
4)在使用分组和排序子句进行数据检索时,同样可以显著减少查询中分组和排序的时间。
5)通过使用索引,可以在查询的过程中,使用优化隐藏器,提高系统的性能。
索引缺点
1)创建索引和维护索引要耗费时间,这种时间随着数据量的增加而增加。
2)索引需要占物理空间,除了数据表占数据空间之外,每一个索引还要占一定的物理空间,如果要建立聚簇索引,那么需要的空间就会更大。
3)当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增加、删除和修改的时候,索引也要动态的维护,这样就降低了数据的维护速度。
建议创建索引的列
1)在经常需要搜索的列上,可以加快搜索的速度;
2)在作为主键的列上,强制该列的唯一性和组织表中数据的排列结构;
3)在经常用在连接的列上,这些列主要是一些外键,可以加快连接的速度;
4)在经常需要根据范围进行搜索的列上创建索引,因为索引已经排序,其指定的范围是连续的;在经常需要排序的列上创建索引,因为索引已经排序,这样查询可以利用索引的排序,加快排序查询时间;
5)在经常使用在WHERE子句中的列上面创建索引,加快条件的判断速度。
不建议创建索引的列
1) 对于那些在查询中很少使用或者参考的列不应该创建索引。这是因为,既然这些列很少使用到,因此有索引或者无索引,并不能提高查询速度。相反,由于增加了索引,反而降低了系统的维护速度和增大了空间需求。
2) 对于那些只有很少数据值的列也不应该增加索引。这是因为,由于这些列的取值很少,例如人事表的性别列,在查询的结果中,结果集的数据行占了表中数据行的很大比例,即需要在表中搜索的数据行的比例很大。增加索引,并不能明显加快检索速度。
3) 对于那些定义为text, image和bit数据类型的列不应该增加索引。这是因为,这些列的数据量要么相当大,要么取值很少。
4) 当修改性能远远大于检索性能时,不应该创建索引。这是因为,修改性能和检索性能是互相矛盾的。当增加索引时,会提高检索性能,但是会降低修改性能。当减少索引时,会提高修改性能,降低检索性能。因此,当修改性能远远大于检索性能时,不应该创建索引。
索引分类
唯一索引:唯一索引是不允许其中任何两行具有相同索引值的索引。
当现有数据中存在重复的键值时,大多数数据库不允许将新创建的唯一索引与表一起保存。数据库还可能防止添加将在表中创建重复键值的新数据。例如,如果在employee表中职员的姓(lname)上创建了唯一索引,则任何两个员工都不能同姓。
主键索引
数据库表经常有一列或列组合,其值唯一标识表中的每一行。该列称为表的主键。 在数据库关系图中为表定义主键将自动创建主键索引,主键索引是唯一索引的特定类型。该索引要求主键中的每个值都唯一。当在查询中使用主键索引时,它还允许对数据的快速访问。
聚集索引
在聚集索引中,表中行的物理顺序与键值的逻辑(索引)顺序相同。一个表只能包含一个聚集索引。
如果某索引不是聚集索引,则表中行的物理顺序与键值的逻辑顺序不匹配。与非聚集索引相比,聚集索引通常提供更快的数据访问速度。
局部性原理与磁盘预读
由于存储介质的特性,磁盘本身存取就比主存慢很多,再加上机械运动耗费,磁盘的存取速度往往是主存的几百分分之一,因此为了提高效率,要尽量减少磁盘I/O。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磁盘往往不是严格按需读取,而是每次都会预读,即使只需要一个字节,磁盘也会从这个位置开始,顺序向后读取一定长度的数据放入内存。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计算机科学中著名的局部性原理:当一个数据被用到时,其附近的数据也通常会马上被使用。程序运行期间所需要的数据通常比较集中。
由于磁盘顺序读取的效率很高(不需要寻道时间,只需很少的旋转时间),因此对于具有局部性的程序来说,预读可以提高I/O效率。
预读的长度一般为页(page)的整倍数。页是计算机管理存储器的逻辑块,硬件及操作系统往往将主存和磁盘存储区分割为连续的大小相等的块,每个存储块称为一页(在许多操作系统中,页得大小通常为4k),主存和磁盘以页为单位交换数据。当程序要读取的数据不在主存中时,会触发一个缺页异常,此时系统会向磁盘发出读盘信号,磁盘会找到数据的起始位置并向后连续读取一页或几页载入内存中,然后异常返回,程序继续运行。
B-/+Tree索引的性能
上文说过一般使用磁盘I/O次数评价索引结构的优劣。先从B-Tree分析,根据B-Tree的定义,可知检索一次最多需要访问h个节点。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者巧妙利用了磁盘预读原理,将一个节点的大小设为等于一个页,这样每个节点只需要一次I/O就可以完全载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实际实现B-Tree还需要使用如下技巧:
每次新建节点时,直接申请一个页的空间,这样就保证一个节点物理上也存储在一个页里,加之计算机存储分配都是按页对齐的,就实现了一个node只需一次I/O。
B-Tree中一次检索最多需要h-1次I/O(根节点常驻内存),渐进复杂度为O(h)=O(logdN)。一般实际应用中,出度d是非常大的数字,通常超过100,因此h非常小(通常不超过3)。
而红黑树这种结构,h明显要深的多。由于逻辑上很近的节点(父子)物理上可能很远,无法利用局部性,所以红黑树的I/O渐进复杂度也为O(h),效率明显比B-Tree差很多。
综上所述,用B-Tree作为索引结构效率是非常高的。
23.存储过程与触发器的区别
触发器与存储过程非常相似,触发器也是SQL语句集,两者唯一的区别是触发器不能用EXECUTE语句调用,而是在用户执行Transact-SQL语句时自动触发(激活)执行。触发器是在一个修改了指定表中的数据时执行的存储过程。通常通过创建触发器来强制实现不同表中的逻辑相关数据的引用完整性和一致性。由于
用户不能绕过触发器,所以可以用它来强制实施复杂的业务规则,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触发器不同于存储过程,触发器主要是通过事件执行触发而被执行的,
存储过程可以通过存储过程名称名字而直接调用。当对某一表进行诸如UPDATE、INSERT、DELETE这些操作时,SQLSERVER就会自动执行触发器所定义的
SQL语句,从而确保对数据的处理必须符合这些SQL语句所定义的规则。
24.如何解决mysql数据库中文乱码问题
在数据库安装的时候指定字符集
如果在安完了以后,可以更改以下文件:
C:\Program Files\MySQL\MySQL Server 5.\my.ini里的所有的 default-character-set=gbk
C:\Program Files\MySQL\MySQL Server 5.\data\depot_development\db.opt
default-character-set=gbk
default-collation=gbk_chinese_ci
建立数据库时候:指定字符集类型
CREATE DATABASE haichen
CHARACTER SET ‘gbk’
COLLATE ‘gbk_chinese_ci’;
2.建表的时候 也指定字符集
CREATE TABLE student (
ID varchar(4) NOT NULL default ”,
UserID varchar(4) NOT NULL default ”,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gbk;
————————————————————————————————————-
1。创建数据库的时候:
create database 'mydatabase' character 'utf8' collate 'utf8-general_ci';
2.建表的时候
create table 'mytable' ( `id` varchar(4) NOT NULL default ”, `UserID` varchar(4) NOT NULL default ”,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3.设置URL的时候 jdbc:mysql://localhost:336/database?useUnicode=true&characterEncoding=UTF-8
25.mysql如何实现高效分页
先看一下分页的基本原理(我拿的是CSDN那个百万级数据库来测试!):
SELECT * FROM `csdn` ORDER BY id DESC LIMIT 1,2;
耗时: .813ms
分析:对上面的mysql语句说明:limit 1,2的意思扫描满足条件的1-2行,扔掉前面的1行,返回后面的2行。
问题就在这里,如果是limit 1,2,需要扫描12行,在一个高并发的应用里,每次查询需要扫描超过1行,性能肯定大打折扣。
在《efficient pagination using mysql》中提出的clue方式。
利用clue方法,给翻页提供一些线索,比如还是SELECT * FROM `csdn` order by id desc,按id降序分页,每页2条,当前是第5页,当前页条目id最大的是12,最小的是1。如果我们只提供上一页、下一页这样的跳转(不提供到第N页的跳转)。
那么在处理上一页的时候SQL语句可以是:
SELECT * FROM `csdn` WHERE id<=12 ORDER BY id DESC LIMIT 2; #上一页
耗时:.15ms
处理下一页的时候SQL语句可以是:
SELECT * FROM `csdn` WHERE id>12 ORDER BY id ASC LIMIT 2; #下一页
耗时:.15ms
这样,不管翻多少页,每次查询只扫描2行。效率大大提高了!
但是,这样分页的缺点是只能提供上一页、下一页的链接形式。
26.mysql索引优化
1,创建索引
对于查询占主要的应用来说,索引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时候性能问题很简单的就是因为我们忘了添加索引而造成的,或者说没有添加更为有效的索引导致。如果不加索引的话,那么查找任何哪怕只是一条特定的数据都会进行一次全表扫描,如果一张表的数据量很大而符合条件的结果又很少,那么不加索引会引起致命的性能下降。但是也不是什么情况都非得建索引不可,比如性别可能就只有两个值,建索引不仅没什么优势,还会影响到更新速度,这被称为过度索引。
2,复合索引
比如有一条语句是这样的: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area=’beijing’ and age=22;
如果我们是在area和age上分别创建单个索引的话,由于mysql查询每次只能使用一个索引,所以虽然这样已经相对不做索引时全表扫描提高了很多效率,但是如果在area、age两列上创建复合索引的话将带来更高的效率。如果我们创建了(area, age, salary)的复合索引,那么其实相当于创建了(area,age,salary)、(area,age)、(area)三个索引,这被称为最佳左前缀特性。因此我们在创建复合索引时应该将最常用作限制条件的列放在最左边,依次递减。
3,索引不会包含有NULL值的列
只要列中包含有NULL值都将不会被包含在索引中,复合索引中只要有一列含有NULL值,那么这一列对于此复合索引就是无效的。所以我们在数据库设计时不要让字段的默认值为NULL。
4,使用短索引
对串列进行索引,如果可能应该指定一个前缀长度。例如,如果有一个CHAR(255)的 列,如果在前1 个或2 个字符内,多数值是惟一的,那么就不要对整个列进行索引。短索引不仅可以提高查询速度而且可以节省磁盘空间和I/O操作。
5,排序的索引问题
mysql查询只使用一个索引,因此如果where子句中已经使用了索引的话,那么order by中的列是不会使用索引的。因此数据库默认排序可以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不要使用排序操作;尽量不要包含多个列的排序,如果需要最好给这些列创建复合索引。
6,like语句操作
一般情况下不鼓励使用like操作,如果非使用不可,如何使用也是一个问题。like “%aaa%” 不会使用索引而like “aaa%”可以使用索引。
7,不要在列上进行运算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YEAR(adddate)<27;
将在每个行上进行运算,这将导致索引失效而进行全表扫描,因此我们可以改成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adddate<‘27-1-1’;
8,不使用NOT IN和<>操作
NOT IN和<>操作都不会使用索引将进行全表扫描。NOT IN可以NOT EXISTS代替,id<>3则可使用id>3 or id<3来代替。
28.mysql支持事务吗
在缺省模式下,MYSQL是autocommit模式的,所有的数据库更新操作都会即时提交,所以在缺省情况下,mysql是不支持事务的。
但是如果你的MYSQL表类型是使用InnoDB Tables 或 BDB tables的话,你的MYSQL就可以使用事务处理,使用SET AUTOCOMMIT=False就可以使MYSQL允许在非autocommit模式,
在非autocommit模式下,你必须使用COMMIT来提交你的更改,或者用ROLLBACK来回滚你的更改。
示例如下:
START TRANSACTION;
SELECT @A:=SUM(salary) FROM table1 WHERE type=1;
UPDATE table2 SET summmary=@A WHERE type=1;
COMMIT;
29.mysql有关权限的表有哪几个?
MySQL服务器通过权限表来控制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表存放在mysql数据库里,由mysql_install_db脚本初始化。
这些权限表分别user,db,table_priv,columns_priv和host。这些表都存放在名为"mysql"的数据库中。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些表的结构和内容:
user权限表:记录允许连接到服务器的用户帐号信息,里面的权限是全局级的。
db权限表:记录各个帐号在各个数据库上的操作权限。
table_priv权限表:记录数据表级的操作权限。
columns_priv权限表:记录数据列级的操作权限。
host权限表:配合db权限表对给定主机上数据库级操作权限作更细致的控制。这个权限表不受GRANT和REVOKE语句的影响。
30.mysql数据库设计数据类型选择需要
•VARCHAR和CHAR类型,varchar是变长的,需要额外的1-2个字节存储,能节约空间,可能会对性能有帮助。但由于是变长,可能发生碎片,如更新数据;使用ENUM代替字符串类型,数据实际存储为整型。•字符串类型•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字符串来做标识符,因为它们占用了很多空间并且通常比整数类型要慢。特别注意不要在MYISAM表上使用字符串标识符。MYISAM默认情况下为字符串使用了压缩索引(Packed Index),这使查找更为缓慢。据测试,使用了压缩索引的MYISAM表性能要慢6倍。•还要特别注意完全‘随机’的字符串,例如由MD5()、SHA1()、UUID()产生的。它们产生的每一个新值都会被任意地保存在很大的空间范围内,这会减慢INSERT及一些SELECT查询。1)它们会减慢INSERT查询,因为插入的值会被随机地放入索引中。这会导致分页、随机磁盘访问及聚集存储引擎上的聚集索引碎片。2)它们会减慢SELECT查询,因为逻辑上相邻的行会分布在磁盘和内存中的各个地方。3)随机值导致缓存对所有类型的查询性能都很差,因为它们会使缓存赖以工作的访问局部性失效。如果整个数据集都变得同样“热”的时候,那么把特定部分的数据缓存到内存中就没有任何的优势了。并且如果工作集不能被装入内存中,缓存就会进行很多刷写的工作,并且会导致很多缓存未命中。•如果保存UUID值,就应该移除其中的短横线,更好的办法是使用UHEX()把UUID值转化为16字节的数字,并把它保存在BINARY(16)列中。
参考:https://blog.csdn.net/yajie_12/article/details/81223128?utm_source=copy
posted on 2018-10-10 14:56 myworldworld 阅读(443)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