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

失败

  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随笔分类 -  中医

摘要:   小寒养生因人而异    冬日万物敛藏,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冬季时节,肾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     小寒养生 因人而异     祖国医学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所以,虽然小寒养生包括的内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则仍是《黄帝内经》中的...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1-05 11:28 山|月 阅读(336) 评论(0) 推荐(0)

摘要:后溪穴 双手握拳,后方突出的一小点处,双手握住对击后溪穴可治落枕   前谷穴 手张开,小拇指根部有个小圆骨,后面叫后溪,前面叫前谷,可治落枕。   腰阳关 双手大拇指按在胯的最高点,食指尽量延长,与正中线的交叉线处,空心拳经常搞击此处,可治腰痛。   犊鼻穴 双腿弯曲,手撑根部轻放膝盖上,中指向下自然放在突出的骨头上,食指无名指处即是。双手搓热,磨擦可治关节炎。   风府穴...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1-03 17:42 山|月 阅读(529) 评论(0) 推荐(0)

摘要:医——1、依 2、一(太极),阴阳的有机结合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药——钥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各种细菌,病毒的环境中,但不得病(细菌们也有生存的权利):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得病是因为你的状态被打破了。   西医:找致病因子,拿对应的武器杀死它,从因入手。治的是病。 中医:从条件入手,从缘入手,治的是人。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 因缘相和则为果。   人得天地之全气...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12-29 19:30 山|月 阅读(194) 评论(0) 推荐(0)

摘要:五谷中以小米为最 稻米偏寒性,小麦为温性, 乔麦偏寒   黑豆——入肾 绿豆——入肝 红豆——入心   天赐人五气 地赐人五味   甘(入脾) 苦(入心) 酸(入肝) 辛(入肺) 咸(入肾)   粮食一定要当年的   鸭子寒性,不易做汤,要烤,烤鸭,咸水鸭和老鸭汤都是去了寒的 鸡子温性   饮食要入乡随俗   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 32岁以后...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12-27 21:42 山|月 阅读(192) 评论(0) 推荐(0)

摘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宇宙未形成前的一团物质 一:一个点,表示太极 二:天和地 三:天气下降,地气上升,所形成的运动的气(体现为春夏秋冬)   顺四时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人以天地之气而生,法四时而成——黄帝内经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黄帝内经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   春气——肝气(气...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12-26 15:40 山|月 阅读(2261) 评论(0) 推荐(0)

摘要: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忧思伤脾,思则气结 情志中最主要是心 心之官则思,心主神明 勤动脑体不动心 舍得,得失   六欲主要指饮食和男女 七情是心理上的,六欲是行为上的 心静如水,心态平和,心安理得 黄帝内经: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12-22 19:10 山|月 阅读(674) 评论(0) 推荐(0)

摘要:《中医基础》,了解各种基础知识。 《中医诊断学》,了解如何辩证。 《方剂学》,了解常用方剂。这些大致就知道该吃什么药了,如果想进一步提升,就去读读 《黄帝内经》。 建议从看秦伯未老师的《中医入门》开始  简明实用    看樊正伦  郝万山教授的视频 我是学中医的,我们大一的中医专业课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 大二是《中药学》和《方剂学》还有《内经选读》 大三是《中医内科学》和《伤寒学》、...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12-17 16:24 山|月 阅读(329) 评论(0) 推荐(0)

摘要: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具有统一性) 2、辩证论治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藏象学说 气、血、津液学说 经络学说 病机学说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0-12-17 16:20 山|月 阅读(226) 评论(0)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