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方检验

卡方检验(Chi-squared test,记作𝜒2检验)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假设检验方法,在机器学习中主要用于特征选择,特别是处理分类变量时。

1. 卡方检验的核心目的

卡方检验的核心目的是判断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相互独立(即没有关联)。
  • 原假设(𝐻0:两个变量是相互独立的,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没有显著差异。
  • 备择假设(𝐻1:两个变量不是独立的,存在显著关联。
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特征选择
在监督学习的特征选择过程中,卡方检验被用作一种过滤式(Filter Method)方法,用于衡量每个独立特征与目标变量之间的关联强度。
基本原理是:如果一个特征与目标变量高度相关,那么它对模型预测就越重要,应该被保留;反之,如果它们相互独立,则该特征可以被剔除。
使用条件:卡方检验要求输入的特征和目标变量都必须是分类变量离散型数据)。如果数据是连续型的,需要先进行“分箱”(Binning)处理。

2. 卡方值的计算

卡方值的计算基于观察频数(Observed Frequency)和期望频数(Expected Frequency)之间的差异。

1)构建列联表(Contingency Table):首先,根据特征和目标变量的所有类别,构建一个频数统计表。

2)计算期望频数:在原假设(独立性)成立的前提下,计算每个单元格的期望频数

 428CF1E4241823019C23E66997B5836F

解读卡方值 
  • 卡方值越高:表示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之间的差异越大,拒绝原假设(独立性)的信心越强,说明特征与目标变量的关联性越强(越重要)。
  • 卡方值越低:表示差异越小,越倾向于接受原假设,说明特征与目标变量关联性越弱(不重要)。
总结
在特征选择中,我们通常计算所有特征的卡方值,然后选择卡方值最高(即与目标变量关联最强)的若干个特征作为最终模型的输入。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特征筛选手段,有助于提升模型的性能并降低计算成本。
 
 
posted @ 2025-10-31 14:43  PKICA  阅读(5)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