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汪雅臣
在黑龙江五常市,曾有一支英勇奋战的抗日队伍,它就是汪雅臣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

抗战时期,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在伏击日寇
汪雅臣,1911年出生于山东蓬莱,幼年随母亲逃荒至五常。
1931年10月,原东北军26旅士兵汪雅臣,带领几位志同道合的士兵,
带着几支枪离开东北军,到五常县小牤牛河一带组织抗日武装,与日伪军展开游击战。
由于汪雅臣善于使用双枪,大家给他起了外号叫做“双龙”,他的队伍也被称为“双龙队”。在黑龙江五常市,曾有一支英勇奋战的抗日队伍,它就是汪雅臣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

1934年2月,汪雅臣联合五常一带反日山林队的首领及附近群众700余人,
在五常县尖子山老爷庙前召开了抗日大会,成立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汪雅臣被选为首领。
1935年,汪雅臣加入了中国gongchandang。1936年2月,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所有东北抗日武装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这年冬天,汪雅臣部被改编为抗联第十军,汪雅臣任军长。
此时,第十军已经发展到1000余人,在五常、双城一带开展抗日活动,
坚持长期抗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汪雅臣利用东北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形环境,带领战士们与敌人展开斗争,打得日本侵略军焦头烂额。
1941年,汪雅臣率部离开根据地,下山出击日军的一支后勤辎重队。
返程途中,他们被汉奸发现,部队被日军包围。
战斗中,汪雅臣负了重伤,后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
时年30岁。敌人残忍地将他的遗体拉到五常县城“示众”,并将其头颅割下。

东北烈士纪念馆存
1948年,五常县民主政府维修老监狱时,在地下发现了汪雅臣烈士的遗首,送至哈尔滨烈士陵园保存。
在白山黑水间,历史的风云虽已渐次消散,可那些英勇无畏的身影却永远镌刻在岁月的丰碑之上。

本文属于选摘,没有任何商业行为。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