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属性

一、文化

  文化指人类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精神成果。换言之这其中包括了积极的,中性的和消极的成果。然而文化是一个太过广泛的概念,每一个领域都有其专门的解释,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赫德尔认为, 文化它意味着个人的完善, 或者发展他自己的过程中取得的工艺、技术和学识。但是, 在这些造诣中现已既包括生活中的智识方面, 又包括其技艺方面。

二、文明

  文明指经历历史的沉淀,人们所进步的精神物质的总和,而这一总和具有上升性,是一种进步,它是社会进步与人类开化的标志,与蒙昧和野蛮区别,并且还含有价值判断的意义。从一个长的历史时间轴上截取任意一段,可以看到的都是进步积极的象征。文明时代,是在恶性循环中运动, 是在它不断地重新创造出来而又无法克服的矛盾中运动。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运动变化的方向与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三、文化与文明

  人们常以“有没有文化”来评价一个人,而常说“大国文明”。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我们可以说他是有文化的人,但是否为有文明的人,此处就要打个问号了,因为高文化高素质的人也可能是文化犯罪者,此时文明与文化是完全割裂开来的。同理,一个没有上过学的农民,我们称其为“没文化的人”然而,我们是否能说“他是一个没有文明的人”,然而也是不能随意下定论的,万一他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呢?

  在拉丁文中, 文化的原意为对土地的耕耘和对植物的栽培,文明的意思是“公民的,国家的,用以表示人、社会和国家的进步状态”。单从文化与文明的拉丁文的原始意蕴上看,我们似乎可作这样的解读,文化的意蕴表达的是文对事物的养治与育化,而文明的意蕴表达的是文的彰显与外示。文化生成的历史远比文明生成的历史要久远得多。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但不管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都可以称之为文化,而文明与野蛮相对,它代表的是一种开化与进步,过时的、落后的事物与现象不能称之为文明的东西,文明在时间上通常与现代的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摩尔根和恩格斯认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与文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人们是否开始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而在于人们是否将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化转化为现实的产品或成果。在蒙昧时代与野蛮时代,人类虽然已创造出并拥有了自己的文化,但这还不足以将人与动物彻底地分离开来,因为人类虽然已使天然产物有所增加,但人类依然是靠天然产物维持自己的肉体生活,因而人还没有真正地告别动物世界。所以看得出在任何时期,任何时代都有文化的痕迹,而文明只出现在了有效及积极的时期。

  人们常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来评价一件事情,也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来形容一个事物,这不仅是使用了同一种分类方式,这样的分类方式也说明文化与文明具有某方面的特性,可以使用相同的分类方式;而且“物质文明”与“物质文化”,“精神文明”与“精神文化”在内容上有相一致的部分。文化和文明也是同根生的兄弟关系,都由人创造,由人发展,由人继承与传播。从时间维度来观察,文化的产生早于文明,而文明是有文化在一定的催化剂和环境条件的作用下转换形成。

  这两个词原意都是表进程. Immanuel Kant 提出的德语词 ‘Bildung’,和文化,文明的概念非常类似, 都可以理解成培养修养 (文化, 文明)。到了启蒙时代慢慢开始表状态,也就是有文化或者文明的结果. 翻译成中文就是文化和文明原本的意思都是变得有文化或者变得有文明 (这俩词同义), 后来开始慢慢表有文化或者文明之后的结果.。欧洲浪漫主义时期, 文化开始区分为high culture/low culture, 既文化分三六九等, 但是在落后或者小众的文化, 都可以成为文化. 文明则不一样, 野蛮时期的文化, 蒙昧时期的文化, 文明时代的文化, 不能都统称文化。

  文明强调城市. 比如有城市的文化可以用文明来形容, 没城市的文化用文化来形容。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文化, 都可以. 但是只能用原始文化, 而不能用原始文明。比如我们常说的史前文明, 其实不符合文明一词的用法, 有没有文明都不一定。 英文一般也用age 或者专有名词来替代, 通指一个时间段, 比如石器时代等,或者石器时代的文化。如果用石器时代的文明, 或者石器文明, 确实拗口。毕竟,文明的诞生, 一般指古埃及之后。

四、文化属性

  文化属性,就是指一个人、一个社会团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产生活的习惯的定性(基本的文化素质表现)。这是一种思想程序,不以意志为转移;可以形象地说:“你的衣、食、住、行、言,处处都在从侧面折射出你的基本层次”。

  文化属性,通俗的说法就是:通过你的行为表现,一眼就能看透你骨子里的东西,你不需要刻意的去掩饰什么,因为这毫无意义!文化属性对个人来讲,是透视一个人的受教育情况及生存环境情况的理想工具。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文化,是一个广义词,它的概括面相当的广泛,它不仅包含我们所学到的书本文化,还包括饮食文化、政治文化、民间习俗文化等等,由这些文化共同组成了社会生产生活文化,属性,是对一件事物的性质定型的概述(例如火的属性,就是发光和发热,能够产生很高的能量;铁的属性具有延展性、韧性,到达X度熔点温度时会融化,这种表现状态就是它们的属性)。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世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然而客观规律的变化也同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规律是由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由历史的变迁而改变。什么是客观规律?归根到底也是一句话: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不墨守成规,其精髓讲的是创新!

  而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而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世主的文化。其本质讲的是依靠和跟随!弱势文化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取,弱势文化没有自信与强者在同一个规则下公平竞争,所以,从本质上讲弱势文化是最懦弱的生存哲学!

  然而于一个社会而言,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这是必然的,竞争,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无弱,强焉在?无强,社会的进步何在?所以强势文化是引领一个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而强势文化的代表应该是具有强势文化的特性,才能正确引导其所在社会环境的进步与发展!反之,如果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产生的强势文化的代表,例如领导人,官吏,教师,商人等等一系列的人物的思想是弱势文化的文化特性,那么由其所引导的国家民族的兴衰,地方的社会的和谐,人才的基本素质,以及经济的发展,必定也是处在弱势的!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五、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

  《人类简史 》 开篇有这样一段话:大约在 1 35 亿年前,经过所谓的“大爆炸” ( Big Bang)之后,宇宙的物质、能量、时间和空间才成了现在的样子。宇宙的这些基本特征,就成了“物理学”。在这之后过了大约30万年,物质和能量开始形成复杂的结构,称为“原子”,再进一步构成“分子”。至于这些原子和分子的故事以及它们如何互动,就成了“化学”。大约 38 亿年前,在这个叫作地球的行星上,有些分子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别庞大而又精细的结构,称为“有机体”。有机体的故事,就成了“生物学”。到了大约了万年前,一些属于“智人”(日 omo sapiens)这一物种的生物,开始创造出更复杂的架构,称为“文化”。而这些人类文化继续发展,就成了“历史学,’。

  每个民族的灵魂,每个人的灵魂,就是文化属性。它决定了一个民族,一个人的思维导向。决定民族或人未来的发展轨迹以及行为模式。每个国家的法律、道德都不同,每个人最终的故事结局也不同。我们现在习惯于说认知、思维,可以改变命运。其实文化属性,比认知、思维在意识上对人的影响更深。你可以说它是一种大众潜意识,也可以说是大环境对于人的塑造。

  今天为什么一定要谈“文化属性”这个词?那是因为了解“文化属性”,具有现实意义。尼采说:“更高级的哲人总是独处着,不是因为他愿意孤独,而是他找不到伴。”洞悉社会深层次规律的人,总是有他自己的一套表达方式。摆脱环境影响,摆脱主流文化对思维的禁锢,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另寻出路。这条路,其实就是四个字“自强不息”,这也就是强势文化的意义所在。

  强势文化,已经深深的烙在了我的骨子里。我的潜意识就抗拒依赖、依靠他人。与人正常的关系应该是合作,平等的互助。心理依赖是一种不够独立的体现,是弱势文化。《让子弹飞 》 这部电影里,有一句话叫:我想站着把钱挣了。现实生活里,究竟有多少人站着,我不清楚。但是跪着的人,着实不少。先不提及对错是非,就事论事的说,这的确是一种弱势文化。想靠表忠心晋升职位,想着靠勤奋获取资本家的怜悯,想着靠亲戚、家人等等等等… 关系文化太强,独立自强文化就不可能中兴,这是必然的。

  这还只是现实层面,心理层面上也有畸形之处。你可以考察一个人是否害怕被边缘化、被孤独化,由此来断定他的灵魂是否有归属。心灵没有归属的人,会渴望他人的认同感,这难道不是一种心理上的“靠”吗?说来说去,说到源头当今文化属性的缺陷,还是历史环境造就了网络上很多人把马云叫爸爸,我知道并不是真把他当父亲。可能是调侃,但这里面就没有几分诌媚的成分吗?救世主不会来,强自己的竞争力势。摒弃不理智的幻努力增,这就是从弱势转变为强。

  再谈一谈“弱势文化”与“强势文化”中的“强盗文化”。打破既定规则,用恶劣手段夺取利润,这就是“强盗文化”。贩卖公司机密、抢劫、盗窃、非法融资、诈骗就属于强盗文化。在市场、公司、社会中拼不过竞争对手,就采取不合法手段获取钱财。这种行为,属于“弱势文化”的变异文化。把依靠救世主、神明、牛人,转换为了依靠暴力、谎言、钻空子、套路,但就是不依靠规则。努力是有了,聪明也有了,就是与大道规律相驰。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知之为不知,不知更非知。说也非说着,还是着相了。

posted @ 2022-01-14 11:12  光何  阅读(164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