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 固件指令

AT 指令

  • 概念: 就是猫(Modem)的命令语言(Hayes公司发明)
  • 作用: GSM(2G,3G,4G...)等交互通讯的命令

场景

  • 4G cate1、cate4 移动模块(合宙,中移)等流行的模块用于物联网设备

最省钱的方案2G

  • 2021年6月已經工信部下架不在批准申请,退网。
  • 但是存量的依然可用

互联网的兴起导致了AT诞生

  • 最开始两台电话相互呼叫不需要转为数字信号。
  • 后来有了上网拨号的需求,就是用电话线拨号,就需要调制解调器(猫)

AT的诞生基础调制解调器(猫)

  • 概念: 调制解调器 :是调制器和解调器的缩写 ,一种计算机硬件
  • 简称: Modulator(调制器)与Demodulator(解调器)的简称,中文称为调制解调器
  • 调制器:把数字信号转换成电话线上传输的模拟信号。
  • 解调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 作用:也就是编码和解码模拟和数字信号 ,就可以完成两台计算机的通讯。

发展历史

  • 1950年代的半自动地面防空警备系统(SAGE)研制,用来连接不同基地的终端,雷达站和指令控制中心到美国和加拿大的SAGE指挥中心。【75 bit/s】
  • 1960年代早期,商业计算机的应用逐渐普及,以及上述技术成果,1958年 AT&T 发布了第一个商业化modem, Bell 103。
    • 103【300 bit/s】
    • 212 【1200 bit/s】
    • 201 双向信号集在4对【2400 bit/s】
  • 1981年贺氏通讯研制成功。
    • 1980前都是人工拨号,然后在听筒放入耦合设备。智能设备出现直接接入电话线即可。无需人工干预。
    • 智能Modem是一个简单的300bpsModem,使用的是Bell103信令标准,内置了一个小型控制器 。
    • 可以让计算机发送命令来控制电话线,例如摘机,拨号,重拨,挂机等功能。
  • 1996年出现了56kb/s的Modem。
  • 1998年2月6日,带来56kbid/s modem市场的迅速发展。
    • 以Rockwell为首的K56flex和以U.S.Robotics为首X2的两种互不兼容的标准。
    • 在国际电信联盟的努力下,56K的标准终于统一为ITU V9.0。成为标准。
    • 由于国内许多ISP并未提供56K的接入服务,因此在购买56K Modem前,先确认清楚。
  • 2022年,调制解调器,高通发布首款集成5G、AI处理器的调制解调器骁龙X70

AT的发展

  • 人肉时代:
    • 互联网刚出现时,人们都是用modem来进行连接。modem通常是在电话线两端,由一个modem开始连接并结束操作。无论modem是“发起”还是“应答”模式,数据传输的两套频率之间的手动切换。
  • 半自动化时代:
    • 自动摘机:modem包含了当其在应答模式时的自动摘机功能,其他用户手动断开时的清线功能。
    • 自动拨号:,通过一个单独的外围设备—一个“拨号器”来处理的。这通常插是在电脑上的一个单独的输入/输出端口(通常是一个RS-232端口)并需要modem本身单独编程 。
    • 接线员就是这个时代的特殊职业
  • 普及时代:
    • 1960 由于计算的普及和modem低成本,这种半专用的线路已经不满足用户想拨打给任意用户了。
    • 解决方案:
      • 使用专门的拨号器用于手动拨号,但是微机并没有单独拨号器。
      • 使用两台独立的引脚: 一套“命令引脚”专门用于发送和接收命令,另一套可以使用一个信号引脚指示modem应该将收到的数据解释为命令
      • 当时 RS-232标准有硬件支持,但是很多厂商为了节约成本消除了很对引脚。使得普及困难。
  • 智能时代(AT):
    • 1981年贺氏通讯研制成功,在 RS-232不增加引脚的情况下新增数据模式和命令模式自由切换。
    • 主要原理: 内置了一个小型控制器来控制两种模式切换
    • AT的一套交互命令以AT开头所以就是后来AT指令和固件
  • AT标准化
    • 为了避免专利侵权,各大厂商在实现时去掉时间保护切换容易发生错误或者收到攻击。
    • 贺氏拓展了的扩展需要一套小的新命令集: 1200和2400波特,它们中一部分用(“&”)前缀来表示支持新的功能。
    • 2400波特 被TIA/EIA将成为统一标准: TIA / EIA-602
  • 高速应用或压缩的发展
    • 用于贺氏在移动领取压缩和高速发展缓慢,Microcom,U.S. Robotics 和 Telebit四家拓展指令集
    • 1990,随着14.4和28.8 kbit/s的的广泛引入事情再次变得简单,出现流行的US Robotics modem命令集
    • 随后各种协议提出:
      • V.32 :非同步/同步4800/9600bps全双工标准协议
      • V.32bis :V.32的增强版,支持14400bps的传输速率
      • V.34:同步28800bps全双工标准协议
      • V.34+ 同步全双工33600bps标准协议(ITU[国际通讯联盟])
      • V.fc :Rockwell提出的28800bps调制协议,但并未得到广泛支持
      • 56k : 1997年56K高速Modem上市,突破33.6Kbps的极限速率,完全不同技术本身是一个非对称性,下载才可以达到5k
        • 原理:
          • ISP局端Mod em是一种纯数字式调制解调器。直接与公用市话网(PSTN)进行数字连接。
          • ISP局端数字信号进入交换系统时将绕过PCM的模/数转换过程,并采用与PSTN数字网中现行的256离散信号直接进入数字交换
          • 仅在用户端56K高速Modem中一次有数/模转换外,全程纯数字传输。
    • 争议的开始: Rockwell为首的K56flex和以U.S.Robotics为首X2的两种互不兼容的标准,使得56K Modem迟迟得不到普及。
    • 标准的指定:1998年56K的标准终于统一为ITU V9.0,结束了混乱的市场。
posted @ 2024-12-12 12:04  vx_guanchaoguo0  阅读(5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