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的前世今生
背景
- IP地址32为表示约63亿,不幸的事2011年2月3日最后五个已经被分配完毕了。 IP协议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把世界变得平等
IP4 如何分配的
- 地址分为A、B、C、D 4类
- A 类【网络8位】0...* ,-.-.-.- , -.-.-.- , -.-.-.-
- 127个段 、每个端 1678万个
- b 类【网络16位】 10...* , ... , -.-.-.- , -.-.-.-
- 16384个段 、每个端 65536个
- c 类 【网络24位】 110...* , ..., ... , -.-.-.-
- d 类 保留 1110.-.-.- , -.-.-.- , -.-.-.- , -.-.-.-
- 开头为224-239 做实验和研究所用
- e 类 保留
- 为240-254 做实验和研究所用
分配策略
- 大型企业一次分配一个A类一个段 ,小型一次分配一个B类一个段
- 到了1992年发现如果这样下去很快会被消耗完毕,于是使用了网络地址转换延缓了20年IP4的网络设备爆炸增长的问题
- 此后70% p2p设备位于NAT网关之后
私有网络地址保留段
- A类 10.0.0.0--10.255.255.255
- B类 172.16.0.0--172.31.255.255
- C类 192.168.0.0--192.168.255.255
NAT 弊端 NAT在解决IPv4地址短缺副作用
- 网络访问只能先由私网侧发起,公网无法主动访问私网主机
- NAT最大的弊端正在于此——破坏了IP端到端通信的能力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vx_guanchaoguo0,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guanchaoguo/p/16396003.html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