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

中央处理器

一:CPU的构成与基本的工作方式

1、CPU组成
(1)CPU由运算器、控制器、一系列寄存器、高速缓存组成
运算器:实现指令中的算术和逻辑运算,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
控制器:负责控制程序的运行流程、包括取指令、维护CPI的状态
寄存器:存取数据和指令(在CPU内部)
高速缓存:位于CPU和物理内存之间;利用程序局部性原理使高速指令处理和低速内存访问相匹配,提高CPU效率(CPU首先在高速缓存中读取数据,如果没有则在内存中读取数据)
(2)CPU中的寄存器
寄存器提供了一定的存储能力,速度比主存快,造价高,容量小
分类:
用户可见寄存器:高级语言编译器通过算法分配给用户使用、减少程序访问主存的次数,包含数据寄存器(算术逻辑指令和访存指令)、地址寄存器(存放地址)、条件码寄存器(保存CPU操作结果的各种标记位)
控制和状态寄存器:用于控制处理器的操作、大部分对于用户是不可见的、由OS的特权代码使用,以控制其他程序的执行

常见的控制和状态寄存器:
1、程序计数器PC:记录将要取出的指令地址
2、指令寄存器IR:取出指令存放地址
3、程序状态字PSW:记录处理器的运行模式

2、指令的执行
(3)指令执行的基本过程
先从存储器中读取一条指令、然后执行,这个过程称为一个指令周期(地址线、数据线、控制线)
特权指令:只能由操作系统执行的指令,一般引起处理器的状态转换
非特权指令:只能由普通用户进行执行的指令
由非特权状态切换到特权状态需要进行访管指令
3、处理器的状态
(1)管态、目态(根据运行程序对资源和机器指令的使用权限)
(2)管态和目态差异:管态可以调用全部指令,目态只能调用部分指令
(3)管态和目态之间的转换

目态——管态:通过中断
管态——目态:修改PSW(程序状态字)

(4)PSW程序状态字组成

条件码
中断屏蔽码
CPU工作状态码

存储系统

作业必须把它的程序和数据放到内存中才能够运行的
1、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1)容量、速度、成本(寄存器——高速缓存——内存——外存)(速度由快到慢,容量由小到大)
2、存储保护
对主存中的信息加以严格的保护、使操作系统及其他程序不被破坏,保护方式
(1)界地址寄存器:
设置一对上限和下限寄存器,访问地址须在这个范围之内,越界会出现程序中断-越界中断
或者设置一个基地址寄存器
(2)存储键:分配一个唯一一个存储键

中断与异常机制

1、中断和异常
(1)定义:CPU对突发事件的处理、OS可以捕获用户程序发出的系统功能调用及时处理设备的中断请求,中断系统由硬件中断装置和软件中断处理程序组成
(2)特点

(1)中断是随机的
(2)中断是可恢复的
(3)中断是自动处理的

(3)
中断的引入:为了开发CPU和通道之间的并行操作,由外部设备或者一些突发性的事件引起的;与正在执行的指令无关、可以屏蔽
异常的引入:正在运行的程序出现了一些错误、转到相应的错误处理程序和异常处理程序,与正在执行的指令有关、不可屏蔽
(4)中断的分类
中断:I/O中断、时钟中断、硬件故障引起的中断、
异常:系统调用、缺页一查昂、断点指令、算数溢出4
(5)中断寄存器:存储中断信号、由若干个中断位组成
(6)中断处理过程
设置一个能检测中断的机构为中断扫描机构,在每条指令执行完毕之后会扫描中断寄存器、看是否有中断信号、来判断是否中断,如果没有的话就继续执行、然后重复上述步骤,若有中断、则产生中断码,根据中断码的位置找到中断处理程序、然后根据中断处理程序处理中断,处理完毕之后执行下一条指令
2、典型的中断
(1)I/O中断
I/O操作正常结束
I/O异常:硬件设备发生故障或者特殊情况
(2)时钟中断
处理器时间调度
维护软件时钟
(3)硬件故障中断
保存现场、使用一定的机制恢复中断
(4)程序中断
指令越权、指令越界、就是目态用户执行管态权限
(5)系统调用中断

系统调用

系统调用:用户程序获得OS服务的唯一接口,提供了用户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指令
1、系统调用与一般调用的特点
(1)运行在不同的系统状态
一般过程调用运行在目态;系统调用运行在管态
(2)状态的转化

目态——管态:通过中断
管态——目态:修改PSW(程序状态字)

(3)返回问题
抢占式调用系统中,被调用的过程执行完毕之后、系统将要对所有的运行进行优先级分析,如果该进程优先级高、继续执行、否则会进行重新调度
(4)嵌套调用
在调用的过程执行期间可以调用其他的步骤
2、系统调用的过程
将处理机状态由用户态转化为系统态,由硬件和软件进行一般处理(保护现场),调用完成之后返回现场继续调用,与中断的处理机制很相同

I/O技术

主要I/O控制方式
1、通道技术
独立于CPU,负责数据I/O传输的处理机制,对外设实现统一管理,提高CPU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并行性,传输少量的数据
2、DMA技术
解决中断效率不高的问题、通过系统总线中独立控制单元-DMA控制器自动控制成块的数据在内存和I/O单元之间传输,大大提高可I/O的效能,传输大量的数据
3、缓冲技术
硬件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用来暂存数据的一个存储区域
用途:处理器与主存储器之间;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设备与设备之间,
目的:解决部件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主要是CPU和主存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1)单缓冲区:设备向缓冲区输入数据直到装满后,必须等待CPU将其取完之后才能继续向其输入数据
(2)多缓冲技术cache
cache:离CPU最近、首先在以及cache中找、如果没有、在二级里面去找、还是没有在系统内存中找

时钟

(1)定义:操作系统的时钟是微机上所有软件获取时间的来源,其位置至关重要、操作系统时钟的时间是由硬件组成
(2)时钟的作用
在多道程序运行环境中:主要作用就是发现系统中的死循环并处理
在分时系统中:间隔时钟实现作业间按时间轮流
在实时系统中:按要求的间隔输出正确的时间信号去控制系统
(3)时钟的分类
硬件时钟
软件时钟
按照时钟的用途分为绝对时钟和相对时钟
绝对时钟不受外界的干扰,独立运行
相对时钟:定时关机操作

posted @ 2024-07-18 12:32  Gsupl.落浅~  阅读(94)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