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G讲解(一)

前言:

无线技术2.4GHz是工作在ISM频段的一个频段。由于其频段处于2.400GHz~2.4835GHz之间,所以简称2.4G无线技术。ISM频段是工业、科学和医用频段。一般来说世界各国均保留了一些无线频段,以用于工业、科学研究以及微博医疗等方面的应用。应用这些频段无需许可证,只需要遵守一定的发射功率(一般低于1W),并且不对其他频段造成干扰即可。因此使用2.4G工程产品第一点要确保的是2.4G芯片工作的频率在规定范围内,否则产品不管卖到哪,只要有检测机构去检查,产品都是不合格的。在使用2.4G芯片的时候一般选取工作频率时会掐头去尾留些余量,例如只选用2405MHz~24830MHz。

超频的原因主要有下面这三点:

①芯片自身存在较大的频偏,本以为自身的发射频率在2400MHz,结果没有设计好,发射频率在2395MHz,这种情况一般比较少;

②2.4G的晶振误差比较大,某些芯片的2.4G通过32M晶体倍频实现,如果晶体本身就不准,那么倍频到2.4G的误差也会进一步放大,一般芯片的2.4G会提供一个范围,如芯片的2402MHz±100kHz;

③板子走线影响了2.4G的工作频率。

 

 二、2.4G与蓝牙

蓝牙是无线,但无线不一定是蓝牙。2.4GHZ是公开无线频段,任何公司都可以免费使用这个频段。所以用这个频段的产品很多。最常见的有蓝牙 WiFi 微波炉。

任何使用这个频段的无线技术都可以叫做2.4ghz无线,蓝牙本质上就是一种2.4ghz的无线技术。但是为了区别于蓝牙,我们一般把它和蓝牙分开讲,主要是因为蓝牙并非免费技术(当然并不贵,要不然也不会有铺天盖地蓝牙产品了。)而且受限于蓝牙的协议,有些功能是蓝牙做不到的。例如游戏鼠标的1000hz高回报率,蓝牙做不到,所以一些公司会使用自己开发的2.4GHZ无线技术,如罗技的lightspeed。一些电竞无线耳机,也是用的私有2.4GHZ无线技术,用来实现蓝牙无法实现的低延迟。
因此我们2.4G与蓝牙在产品应用上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如远距离或者大数据量一般使用2.4G技术(如无人机),近距离或者小数据量使用蓝牙(如办公鼠标)。
 

三、干扰

针对干扰本文主要提及两点:带内干扰和带外干扰。带内干扰:同频干扰(intra-frequency),顾名思义,在频带内的干扰;带外干扰:异频(含邻频)干扰,inter-frequency,发射机的谐波或杂散辐射在接收有用信号的通带内造成的干扰,称为带外干扰。

异频表现为不同的频道通信,我们通过类似「筛子」的东西过滤掉其他频率的大部分信息,但是很遗憾世界并不完美,可能我的筛子不能完全过滤,或者他说话漏风(会同时向我俩的同一个频道泄漏能量,只是信息不完整如同噪音般存在)。具体表现可能是一组2.4G的设备在2402MHz的频段通信,结果对2404MHz的设备造成了干扰。

同频干扰则比较隐晦,比如另外一个人说话我听得懂,那么很有可能我的注意力会被吸引,即使真正说话的人声音很大声,我也无动于衷。具体表现就是在同一个2402MHz的信道的,同时存在非常多个设备在进行数据的传输,虽然这些设备约定好了通信的彼此,但是仍然存在某一些设备对该频段的其他设备造成了干扰,进而出现单位时间内能传递的信息直线下降。

在正常情况下,同频干扰造成的影响远大于非同频干扰。

 

四、跳频

实际使用场景下,可能出现某个频段的干扰特别严重,某些频段的干扰比较小。在正常进行通信时,如果一直在某一固定频段工作,则可能出现某一时刻遇到频段干扰严重的情况,这时候2.4G的通信质量会变差。针对这点,我们可以采用跳频的方式避免通信质量差的情况频繁出现。简单的来说就是2.4G芯片工作频率在多个点里跳动。如跳频表选取5个点:2402、2404...2410MHz,约定每隔一端时间收发双方进行跳频,从而优化因为频段出现的通信信号差的情况。

同时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跳频表内的频点不能选择要多,这一点和距离有关,因为无线通信设备,其通信质量会随着通信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也就是丢包率增高。在相同的时间内发包速率越高(每秒内发送数据包的频率),能弥补丢包率高的问题,若是发包速率低,丢包率高,那么设备在远距离通信的质量将会很差。

 

附:

2.4G讲解(二)

 

posted @ 2022-11-25 19:22  SweetTea_lllpc  阅读(158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