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用读图的眼光来观察事物,这是长于形象思维的人的特点。我的抽象思维能力太差了,但我感觉自己的形象思维还算马马虎虎的,因为从小时候到现在,我就是爱学《几何》与《地理》,也爱看一切艺术品,就是在读书时,是很喜欢琢磨其中的插图的。记得在十年前,有一次在书摊上看到了蔡志忠先生的佛学漫画,感觉妙极了,于是赶紧全套购买,并藉此很快的对佛学产生了兴趣。对看图的钟情,甚至还延伸到了我的为人处世态度:我在现实中与人相处时,也通常是很少用耳朵听的,而是喜欢“看”――总是相面而交。))) 看图,当然算不上是进行艺术鉴赏,但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从事过美术工作的人,大概也只能停留在这个层次上了。然而,对任何一种视觉上的美.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10-27 22:44 Goncely 阅读(218) 评论(0) 推荐(0)
摘要: 通常,我们在创作一件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大体经历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了解,或者说感受大自然、生活;第二阶段是把观察到的物和事结合自己的主观感情、意识在大脑中作艺术上的加工,并构思美术作品本身。第三阶段是技术上的具体制作。其中第二阶段构思美术作品本身,其实是对作品的目的、效果等作形象构思的过程,当这种形象思维趋于成熟时,便会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作品图象效果,我把这种图象称为美术创作中的"心象"。"心象"是通过构思等手段在美术创作者头脑中形成的作品图象,说得通俗些,"心象"是心里(其实是脑)想象出来的艺术图象。历史上偶有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10-27 22:43 Goncely 阅读(484) 评论(0)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