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调度 “四预” 决策支持系统
在水利现代化建设中,综合调度 “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决策支持系统正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为提升水利综合决策与管理水平的核心引擎。以下是其相关介绍:

一、建设内容
(一)构建数字化算据基础
整合自然地理、水系、水利工程等基础数据,以及监测、业务管理、地理空间、经济社会等多维信息,为系统运行筑牢数据根基。例如南通城区综合调度 “四预” 决策支持系统,整合多源数据,搭建主城区 L2 级和 L3 级数据底板,实现关键水利工程的三维数字化。
(二)打造智能化算法体系
融合水利专业模型、智能识别模型、可视化模型,涵盖水利对象关系、预报调度方案等,精准表达物理流域规律。如数字孪生松辽流域 “四预” 平台整合多种水文、水动力模型,提升洪水预报精度与速度。
(三)强化算力建设
配备强大计算、存储、网络通信资源及会商环境,保障系统高效稳定。如松辽委 “四预” 平台,深度耦合洪水预报与水库调度模型,实现多场景动态防洪调度。
(四)完善感知监测网络
集成卫星、雷达、水文站等设备,构建 “天空地水工” 一体化监测体系,实时掌握水雨情动态。海委监测预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接入多源监测数据,实现流域监测预警一体化管理。
(五)搭建一体化业务平台
整合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业务,提供全流程决策支持。如南通系统针对水灾害和活水调度构建预报调度一体化模型,实现多环节管理。
二、核心技术
(一)数字孪生技术
构建物理流域的数字化映射,实现虚实映射与互动。通过高精度模型和实时数据更新,模拟流域真实状态,为决策提供直观依据。
地图数据的下载、转换、浏览、编辑(基于 AutoCAD),可使用此网站的相关工具: http://GeoSaaS.COM

(二)大数据技术
深度挖掘和分析海量多源异构数据,提取关键信息。用于优化调度方案、提升预报精度、完善预警指标,如分析历史洪水数据改进预报模型。
(三)智能模型算法
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开发智能模型,提升预报精度和效率。智能模型可快速处理复杂关系,提高洪水预报、干旱预测等的准确性。
(四)仿真预演技术
模拟不同场景下水利工程调度过程,预估风险和效果,助力优化调度方案。例如,模拟水库不同工况泄洪,评估对下游影响,制定科学调度策略。
三、应用场景
(一)防洪调度
系统在松花江、鸭绿江等洪水防御中表现出色,精准预测洪水趋势,制定最优调度方案,显著减轻灾害损失。
(二)水资源管理
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如南通系统对城区水资源精细管理,保障用水需求。
(三)工程安全监测
实时监测水利工程安全状况,早期精准预警风险。通过模型分析监测数据,提供安全评估与维护决策支持,保障工程稳定运行。
四、优势与价值
(一)提升决策科学性
整合多源数据与先进模型,为决策提供全面支持,提升决策精度。
(二)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精准预报预警,有效预演预案,提前做好风险防范,降低灾害损失。
(三)推动水利智能化发展
深度融合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助力水利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
五、未来展望
(一)深化技术创新与融合
持续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强化数字孪生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耦合,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探索数字孪生与 5G、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结合,增强数据传输与共享能力,保障数据安全与可信。
(二)拓展应用领域与深度
从传统水利业务拓展到水生态治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领域;覆盖水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支持实时监控、动态评估与优化调配,助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强化数据共享与协同
实现流域内多区域、多部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打破信息孤岛,形成流域治理合力;加强流域机构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协作,提升流域综合治理与管理效能。
(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通过系统提供水利信息公众服务,如洪水风险预警、水资源质量公示等,提高公众水利意识与参与度,增强水利服务民生能力。
综合调度 “四预” 决策支持系统凭借丰富的内容、先进的技术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已成为水利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未来,它将持续为水利事业带来更多价值,助力水利行业迈向更高台阶。
欢迎您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GIS智慧城市”,为您提供测绘地理信息及智慧城市相关的技术、管理、行业方案和个人成长等文章。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