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海关综合态势监测系统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承担着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促进贸易便利化等重要职责。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进出境活动的日益频繁,传统海关监管手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智慧海关综合态势监测系统应运而生,它如同海关的 “智慧大脑”,为海关监管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一、建设背景
随着 “一带一路” 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海关业务量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传统的海关监管模式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对高效、精准监管的需求。此外,国际贸易形势的复杂多变,各类走私、违规等风险也不断增加,海关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实现对海关业务的全方位、实时监测和管控,智慧海关综合态势监测系统的建设因此变得尤为迫切。
二、建设内容
关区综合态势监测 :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对保税区、港区、物流园区、口岸、码头等监管区域的位置、范围、区域边界等要素进行全面复现,并通过精细三维建模,高度还原监管区域环境、建筑外观及单体设备等要素态势。
高度融合海关各部门现有数据资源,对区域监管、出入境检验检疫、物流监管等业务领域的关键指标进行多维可视分析,辅助管理者全面掌控海关运行态势,实现海关综合运营态势一屏掌握。
海关旅检监测 :
集成海关口岸各检测系统数据,对人员、物品通关卫生检疫、申报、查验、放行等各环节运行态势进行实时监测。
同时集成公安部门系统数据,对体温异常、重点人员、携带违禁品等异常事件进行实时告警,并自动进行事件流转,为反恐防暴、治安防控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出入境货运查验监测 :
对出入境货物的查验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包括货物的申报信息、查验过程中的图像和视频资料等,实现对货物的精准监管。
利用智能识别技术,对货物的种类、数量、包装等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和比对,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预警。
智能卡口监测 :
对关区卡口的位置、状态等信息进行综合监测,通过三维建模,真实呈现卡口通道、车辆通行以及抬杆放行等过程,并可点选查询过卡车辆的详细信息。
支持卡口通道设备故障可视化告警,实现管理者对卡口的远程操作和维护,提高卡口运维监测效能。
集装箱堆存监测 :
运用数字孪生技术,真实复现堆存场地环境、区域、边界以及各集装箱的外观、堆存状态等信息。
实现箱号、存放时间、存储物品等详细信息的查询,提高管理者对集装箱堆存场地和堆存货物的监管力度。
三、核心技术
大数据技术 :
智慧海关综合态势监测系统整合了海关内部的各类业务数据,如报关单数据、查验数据、物流数据等,以及外部相关部门的数据,如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数据,形成了海量的数据资源。
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规律和价值,为海关监管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数据融合技术 :
将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例如,将视频监控数据与传感器数据、业务系统数据等进行融合,形成全方位、多维度的态势监测数据。
数据融合技术能够有效打破信息孤岛,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态势监测和分析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支持。
人工智能技术 :
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对海关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实现对走私、违规等风险的智能预警和研判。例如,通过对历史报关数据的学习和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对异常报关行为进行自动识别和预警。
智能识别技术在海关旅检、货检等环节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人脸识别、车牌识别、货物识别等,提高了海关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物联网技术 :
通过在海关监管区域和设施中部署大量的传感器设备,如视频监控摄像头、红外传感器、地磁传感器、辐射探测器等,实现对海关业务现场的实时感知和数据采集。
这些传感器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传输到智慧海关综合态势监测系统,为态势监测和分析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数字孪生技术 :
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支撑,构建海关监管区域的虚拟数字模型,实现对物理世界的真实映射和动态模拟。在系统中,不仅可以查看海关监管区域的外观和布局,还可以了解其内部的设备运行状态、货物堆存情况等详细信息。
数字孪生技术能够为海关监管部门提供更加直观、沉浸式的态势监测体验,帮助管理者更好地掌握海关业务的运行态势,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地图数据的下载、转换、浏览、编辑(基于 AutoCAD),可使用此网站的相关工具: http://GeoSaaS.COM

四、总结与展望
智慧海关综合态势监测系统作为海关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多项前沿技术,实现了对海关业务的全面感知、智能分析和精准决策,为海关监管工作带来了诸多创新和变革。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智慧海关综合态势监测系统将更加智能、高效、精准,为海关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贸易便利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欢迎您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GIS智慧城市”,为您提供测绘地理信息及智慧城市相关的技术、管理、行业方案和个人成长等文章。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