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境适宜性出图技术过程

数据准备:

影像图:Landsat8 OLI_TIRS遥感影像 

矢量图:XXX保护区.shp

步骤:

1、土地利用类型分类(采用监督分类的方法-分类后处理-精度验证)---输出:.img格式的图幅,如下图:

2、按掩膜提取裁剪出研究区范围。

3、格式转换:栅格-矢量。

4、基于V1,V2,V3,V4,V5不同的生境因子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适宜性赋值计算。其中距水边距离(V1)、食物丰富度(V2)、居住点(V4)、农田(V5)需要采用多环缓冲区来进行不同距离范围的赋值;而植被类型(V2)则需要采用按属性要素选择,输入SQL命令提取相应的地物类型:草地、林地、湿地等,进行相应地物要素的赋值。赋值时在矢量数据里新建一个字段:value 双精度,将对应的适宜性值赋予到这个字段里面。

5、不同生境因子赋值进行适宜性赋值之后,进行矢量转栅格的操作,以便进行栅格计算;

6、结合HSI模型在栅格计算器中分别进行不考虑人为干扰因子和考虑人为干扰因子的潜在生境和实际生境的图幅出图。

不考虑人为干扰因子:HSI=(V1*V2*V3)1/2

考虑人为干扰因子:HSI=(V1*V2*V3*V4*V5)1/2 

7、不同生境的面积计算,如下:

需要进行重分类,统计出不同生境的栅格数量(count),其中重分类工具:依次点击"3D Analyst 工具"—"栅格重分类"—"重分类"。在打开的"重分类"工具框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分类的级别和方法。

 

这些设置完后,就点击“确定”,保存设置。我们还可以把这个重分类的模板保存下来,或者设置各个级别的值。

对于生成的分级结果,打开其属性表,这里我们新建一个字段“area”,把它设置为浮点型或者双精度数据类型。

在area字段上右击,可以打开一个下拉框,选择“字段计算器”。

打开字段计算器,在其中输入以下公式“count*52*52”。这里的count是每一级别的栅格数量,而“52”则是栅格的大小,单位是米。

即计算得各个级别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posted on 2016-11-03 15:40  gis老张  阅读(97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