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概论》第一章

本章开篇介绍了系统思想的发展历史。系统思想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古代的系统观念主要来自古人对世界整体性认知,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在宏观上把自然界看作一个无限多样的统一整体;在微观上把具体事物看成是一个一个的统一体。古代思想家对世界或事物的认知主要是在实践中靠自己的感性和直觉得到结果,这也的结果也往往带有笼统的、猜测的性质。近代系统观念则是在古代整体观念建立的主要有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从15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末,主要是通过实验观察,把各种经验收集起来以供总结;第二个时期是整个19世纪,其主要是把前一阶段的各部分认知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现代系统则是在近代系统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其主要有活力论观点、机械论观点和还原论观点、机体系统论观点等几个派系。所谓系统,在原意上是指复杂事物的中体,近代也被用来表示复杂且具有一定结构的研究对象。系统论诞生后,有关系统的定义多来起来,但普遍具有两个缺点,一是抽象不足,缺乏普遍性;二是太过抽象,缺乏具体性。作者认为系统就是指有一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整体。系统也具有自己的属性,主要有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结构性、环境关联性以及功能性。系统关系十分复杂,主要有四个方面:整体与部分关系、整体与层次关系、整体与结构关系以及整体与环境关系。这四种关系是系统内最基本的关系。我们在运用系统方法去学习解决问题时,要坚持六个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结构性原则、环境关联性原则和功能性原则

posted @ 2024-03-01 20:07  余歲安  阅读(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