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集群搭建

http://blog.51cto.com/ityunwei2017/2131509

1、下载、解压

  https://archive.apache.org/dist/zookeeper/

  tar -xvf zookeeper-3.4.12.tar.gz

2、修改配置

  2.1 、在/usr/local/zookeeper-3.4.12 目录下新建文件夹data

  

[root@iZbp1hsztk393u9v8k87miZ zookeeper-3.4.12]# mkdir data

 

  2.2 增加zoo.cfg

    进入到/usr/local/zookeeper-3.4.12/conf,将zoo_sample.cfg拷贝一份命名为zoo.cfg

    

    并修改其中内容,重点为红框中

dataDir=/app/zookeeper/data     //Zookeeper 保存数据的数据库快照的位置,默认是/tmp/zookeeper,快照文件并不是实时的,运行一段时间才会有。
dataLogDir=/app/zookeeper/logs  //事务日志日志路径,若没提供的话则用dataDir。zookeeper的持久化都存储在这两个目录里,对ZK的读和写都是在内存中完成,所以速度非常快,但是如果停止ZK再启动数据还是需要保证的,所以就会有这样一个路径用来保存事务日志,当ZK再次启动时加载到内存重演过程来恢复数据。dataLogDir里是放到的顺序日志(WAL),指定的目录下有version-2文件夹(下有log.1文件),这个目录确定了当前事务日志的版本号,当下次某个版本的ZK对其进行修改时,版本号发生变化。日志文件大小为64M,如果数据比较多就会有多个这样大小的文件。而dataDir里放的是内存数据结构的snapshot,便于快速恢复。为了达到性能最大化,一般建议把dataDir和dataLogDir分到不同的磁盘上,建议将事物日志保存到单独的磁盘而且是高速磁盘。因为为了一致性,ZK对于客户端的写入请求在返回之前就要把本次操作写入到事物日志中

 

2.3 增加myid文件
  在dataDir的目录下 新建myid文件,内容为该机器对应的server.n中的数字,如机器是10.13.131.64则myid文件内容为1
2.4 配置环境变量
  编辑/etc/profile文件,新增rocketmq环境变量,修改后source /etc/profile使环境变量生效
#set zk
export ZOOKEEPER_INSTALL=/usr/local/zookeeper-3.4.12
export PATH=$PATH:$ZOOKEEPER_INSTALL/bin

3、启动

  

 

 
 
posted @ 2019-01-31 14:03  秋寻草  阅读(14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