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偷着乐

        看到博客园里边这么多人热衷于讨论技术,尤其一些细节内容,心里就偷着乐。像炒股一样,那个成交量大,价格高,散户就追那个,我们现在的论坛也犯这个毛病:哪个帖子点击越多,后来的人就越爱点击;类似得,哪些技术讨论得人多,后来的人就越跟风。我们有没有停下来,静静自己脑子,好好想想自己究竟需要什么,中国不缺乏技术尖子,但是缺乏创意尖子。我们有大把技术奴隶,每天拼命学习,研究,讨论,最后发现自己的技术并没有给自己换来应有的价值。为什么?是技术和现实的脱离,或者说和用户需求的脱离?
        我们能否多点时间讨论我们的互联网用户以及应用软件用户的不断发展中的需求,集众人的力量,开展一次广泛收集用户需求的活动,然后参与者一定会明白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技术来满足需求,也就不会在有那么多的纯技术讨论了。
        搞技术这么多年,最深的体会就是把握用户需求。如何真正全面领会用户需求,准确分析需求中的核心问题,是软件开发甚至网站设计方面最重要的方面。从来在这个问题上就磕磕碰碰,有时候为了赶进度,不得不糊弄一下用户,搞些花哨的界面来吸引用户的注意,但实践一段时间后,用户在不恰当的系统上工作,其效率和效果并不如预期,所以造成许多用户对新系统的信心降低。
        我们在面对互联网这个大平台时,更容易迷失方向,不断得犯以技术为导向的错误,以为用户会被花哨的技术吸引,会为这些技术应用买单。其实,我们要反过来想想,如果用户因为使用一个网站获得了增量价值,而且这个增量价值超过了网站在提供这些服务时消耗的成本,则这个网站是可以瞬时盈利的,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存在,则这个网站可以不断盈利。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想到广告,广告往往只能为少数用户以及广告商服务,广告商的强推式广告策略对大多数人并不凑效,所以广告服务仅仅在经济处于热潮是起一定的收益作用。网站作为一个产品,一个面向大众的产品本身也和其他软件一样,具有用户需求导向特征,具有成本收益特征。
        最后,不管外界如何竞争,我独坐军中帐,思考用户需要,思考我的技术应该如何满足这些需要,并将我们的用户需要转换成一个模型,如果我们有了更多的模型,就有能力变通,通了就可以预测,我们最终帮助用户定义他们的需求,以及新需求。这就是需求思考的力量。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技术泥潭中勇敢地站出来,贴近生活,贴近实用。

posted @ 2006-12-29 21:37  InFuture  阅读(239)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