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洋CPU和GPU进行差异化竞争
和洋CPU与GPU正面硬刚性能目前还不现实,恐怕陷入恶性循环:销量低研发费用分摊高导致售价高和性价比低,性价比低导致销量低。贵+情怀,或慢+情怀都还好,又贵又慢主要靠情怀,就难了。
小孩上网课用啥电脑?如果GPU除了2D显示,3D性能极差,主板上只有ISA和PCI插槽,没有PCI-E插槽,就算小孩自己买了显卡,也没地插:-),打不了游戏。如果价格实惠质量过硬,身为家长,我觉得这样的电脑很有吸引力,显示器要护眼的,键鼠手感不能差,机箱不必铝合金,但也别廉价感。这样的电脑做税控电脑和办公电脑足矣。在我的幻想中,领导是喝茶看纸质材料的:-),PhotoShop啥的,是办事员和临时工用的。
Windows计算器的程序员版,只能算整数。标准版和科学版才能算浮点。用计算尺人们也修了好多建筑,用极其慢的计算机登了月,造了原子弹。现在没个超算,Xeon, MATLAB, Python,就啥也干不了啦?再说GNU Octave可部分代替MATLAB。如果把校园网和科研网的游戏端口封了呢?用手机当热点的是真爱,想玩就玩吧。
嵌入式有各种各样的。洗衣机、空调、汽车里的芯片,有必要5nm极其省电吗?手机我觉得人们也玩腻了。稍微厚重点,复古电池可更换,说不定有些人还就好这口呢。笔记本有必要8小时续航吗?去给客户放PPT,客户连个插线板都不提供?要不要自带投影?
A公司买了个设计芯片的小公司,用了台积电的5nm工艺制造,然后公关"对半导体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我觉得相当于0.8个男足。
桌面CPU要啥8核,我认为2核可以,4核足矣。制程不高档主频就上不去?45nm的E8400, 3GHz, 6MB Cache咋做到的?
苹果的M1好像是96还是80KB一级Cache,少点核少点浮点电路增大Cache可能简单粗暴效果好。
日本和韩国比我国富吧?这几天看新闻,福岛地震,有居民用数码相机录的像(倒是能连接WiFi,目测6年而不是10年前的型号);首尔街头的广告牌上写着三个大字:DVD. 咱们富到了非得进口高端洋芯片/电脑,非4K/8K不看的程度了?
NVME和SATA的SSD我都有,我觉得从SATA 3启动一点都不慢。SATA 3理论带宽是6 Gbps, 厂商可能不把好主控用于SATA 3. 我的意思是:如果PCIE很费电路,可以不要。还有华为倡导的高速闪存(华为Mate40 Pro的持续读取、写入速度分别达到了1966MB/s、1280MB/s),装Linux或Windows时插入驱动程序U盘或提供集成驱动的.iso。买主板送可启动OS安装U盘。存储256G高速+512G低速/128G存储卡等。
Intel有16核24线程的CPU,我们可以搞3核的:射手核、法师核和辅助核:-),刺客团战无用。内存可以8+2GB或8+4GB。用户买这样的电脑不会去升级的,可以都焊在主板上省点钱。上面盖个大铜片散热。一水的2的幂,256/512/1T, 4/8/16G, 4/8/16核,多无聊啊。人们买新数码产品的部分原因是好奇心。
机箱请女性设计师设计。许多家庭女的说了算,花钱买台电脑,配置可以不高(女的只要不卡就行,没人逛评测网站),外观不说漂亮,起码要不丑。
3.5" SATA 3 SSD. 带大散热片,主打可靠而不是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