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朱元璋颁布征收城墙用砖说起

      今日在看电视连续剧《朱元璋》,其中有这么个故事。朱元璋在准备称帝前命令胡惟墉负责修造宫殿。由于连年征战,造成资源匮乏,民不聊生,朱元璋担心墙砖的质量不会太好,于是就到现场查看情况。这一看,呆了,咂咂声连绵不断。如何造出如此高质量的墙砖呢?胡惟墉命令全国各地的父母官烧制墙砖,与以往的做法不一样的是:在呈交墙砖时,墙砖上要有生产日期、产地、工匠名和地方官(负责人)。且听胡惟墉的答复:“这样做,一方面当某块墙砖引发了问题可以很快的追查下去,另一方面制砖的工匠和地方官负责人的名字可以伴随着宏伟的城墙流传万世,与日月同辉。这样保证我们使用的墙砖的质量都很好,可以建造出坚固宏伟的城池。大家都好,又何乐而不为呢?”。朱元璋听后连声叫好,并命令此规成文,沿袭采用。
      作为项目管理人员,在实际的软件开发活动中,经常在推广一个产品的时候,Bug层出不穷,程序员屡斩Bug,可是Bug一直出现。软件产品的某部分功能未必是处理Bug的程序员设计的,同时这部分功能实现所需要的技能也未必是这个程序员擅长的。这才是Bug死灰复燃的罪魁祸首。作为项目负责人可以向胡惟墉学习,软件功能或程序模块就是一块块墙砖,每个模块划分到设计人员,出了问题一查到底。一方面责任人对原本自己负责的模块都很熟悉,所需的技能也有很深入的了解,做起改动也轻车熟路,可以快速解决问题。从而避免了他人来做因不熟悉而花销更多的工时或因窥一斑而知全豹引起系列的错误;另一方面责任人会对自己原本的设计不断重构,代码质量更高,系统更稳定,他的技能专长也自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何乐而不为呢?
 说到底,如何有效的管理团队呢?明确的开发流程和必要的绩效衡量标准是高效团队的有力保证。比如这个季度加薪,如何决定名额要给那位同志呢?那么其中的一个指标就是解Bug的数量,我们可以透过Bug跟踪系统或个人周报中进行统计。华为一直盛传流行末位淘汰制,如何定位哪个人是最后一位呢?一定有它衡量的尺子。尺子度量的粒度越小,越准确衡量事物的长短,那我们进行绩效的标准就是这把尺子。一把好的尺子既可以最大化的实现员工的工作价值,又可以最大化的实现公司的效益。
      愿大家每天在良好的尺子伴随下,都工作地其乐融融!
posted @ 2008-07-30 17:01  向阳  阅读(32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