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谈三皇炮捶拳之美

Posted on 2007-02-14 09:46  foolnet  阅读(89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谈三皇炮捶拳之美
作者不祥

一、三皇炮捶简说
    三皇炮捶拳传自河南嵩山少林寺普照僧人。自明末清初始,后传乔三秀,甘凤池,又传乔鹤龄,再传至第四代宋迈伦,于连登,尔后发展为宋、于两大派系沿袭至今,自四代宋迈伦带艺进京(公元1846年),尔后神机营比武受皇封,再后创立京都会友镖局。宋迈伦收徒传艺,即长期流行于京城的四乡八镇,前三门的鱼市、肉市、九门钱市,以及永定门外东西罗园、孙家长(今五间楼)等地。解放前,已经传至河北、山西、辽宁等省。解放后,在河南、江西、安徽、陕西,以及海外的美国、瑞典、日本等地,均有三皇炮捶拳的后代门人。
  三皇炮捶拳历代相传沿袭至今,早已成为有影响力的传统拳种之一。三皇炮捶拳始传自河南,尔后发展在北京。150多年来,在北京有雄厚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青睐。因此,在1982—1987年国家体委组织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中,三皇炮捶拳被确定为北京的地方拳种之一。

三炮捶拳结构简炼,内容丰富,朴实无华,实用性强,好学易懂,运动量适中,内养外修既育小又养老,适合于任何年龄和性别的人参加锻炼,更易于普及推广,服务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三皇炮捶拳的理论依据就是三皇炮捶老拳谱中讲的《炮捶根》及其《五形和五要》。什么是炮捶根?就是根基,基础的意思。根,就是炮捶门的拳术、器械、实用技击技术等基本内容,以及动作要领、训练方法、动作形态等都包括在炮捶根内。炮捶根还包括三元三平、四正四隅、五形五要、六合等内容。
  三皇炮捶拳的主要内容包括拳术、器械、对练、散打、桩功与盘打基本功训练等。
  三皇炮捶拳的技术包括八捶、八式、八法、八掌、八肘和夫子三拱手与十二炮,以及手形手法、步形步法、腰法、身法、眼法等。
  三皇炮捶拳的风格为:刚健充实之力,龙虎雕蛇之形,以气为主,以理当先,侧重于技击实用和健身养生。

二、三皇炮捶拳之美
  三皇炮捶拳,不是侧重于表演竞赛套路,不是以击拍纵跃,蹿的高跳的远而体现其技能的拳种,它是以镖师功夫继承下来沿袭至今,以技击实用为主,辅以健身养生的优秀传统拳种。那么,它就应体现在本拳种特有的朴实无华的功力技法上,体现在内涵与外形的气势神韵上,在运动时充分发挥,展示完美的整体,就是体现了三皇炮捶的风格特点,体现了三皇炮捶拳自然朴素之美。
  炮捶拳的美,是与炮捶拳的内容和练拳本人的技术水平分不开的。炮捶拳打的是冷弹脆快硬。因此,在技术发挥时,也要打出冷弹脆快硬的劲儿来,叫人看着干脆麻利,充实而灵活,除此还要有外形的气势合成,才能协调统一,气顺而力达,结合起来就叫刚柔相济神形合一,功力充实的整体美。
  炮捶拳的美,包括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前面已经提到,炮捶拳的理论依据是老拳谱中的《炮捶根》及其《五形和五要》。五形,即猿、熊、虎、甲、龙;五要即浮气要聚,本力要勇,虎腕要挺,腰眼要灵,心血要活,再得周身之理,天门扛,腰脉提,此为五要。六合,即内三合心气胆,外三合身手眼。四肢八节,即劲从足下起,还得丹田足,紧五把,表六节,七节沉,八节挺,九节灵,十节攻,十一蹬,十二把,十三心肝脾肺肾,十四胀肚八糟,方得周身之理。

炮捶拳技术上的美,离不开姿势动作,就像人的活动离不开四肢八节和身心呼吸一样,是紧密相关的。姿势,就是式架。过去讲,“把式把式,全凭架势”。炮捶拳的主要内容,就是炮捶拳的基本式架。如,十字捶、阴阳掌、卧虎式、坐虎桩等,都是炮捶拳的基本式架,又叫静功。凡是基本式架,都有炮捶拳的规格标准,也都能体现出炮捶拳在技术与形体上的充实与自然之美。凡是式架(静功),都应有艺术造型的雕塑感。比如,卧虎式,也叫圈裆步,方砖步,侧马裆或四六步,它是炮捶拳实用技击术“夫子三拱手”的主要式架,它的攻进退守都是以插步、搓步、挤步抢占方位为主要方式,再以手上的***搓捋带等手法配合,攻守技能尽在其中。从形式上看,说马步又不是马步,身正步斜,似马非马。《炮捶拳经》云,“前四后六定方砖(前虚后实),虚胸拔背抱两肩(两肩抱拢),顶灵虚悬神气在(悬顶收腭),松肩沉肘劲内含(沉肩坠肘)”。这就是卧虎式的规格标准。前四后六定方砖,指的是脚踏方砖的两个角,前横后顺,身正步斜,两腿扣膝掩裆。虚胸拔背抱两肩,是讲虚胸拔背,溜臀吸胯,两肩抱拢,虎背自圆,顶灵虚悬神气在。如,拳经中讲的“天门扛头如顶物,心气散意不旁驰”,即悬顶收腭,精气神高度集中的意思。松肩沉肘劲内含,是说明功力内含引而不发跃如也。炮捶拳经云“和面悦色真刚毅,阴阳变化鬼神惊”,就是不露声色外柔而内刚之意。再讲十字捶,也是炮捶拳最基本的式架。具体要求是,足下小弓步,裆内似拧绳,双膝向里扣,两拳前后平,上要松肩,下要弓腿,前膝不过足,后脚要蹬根,腰要挺,拳要平,颈要直,眼要睁。这就是十字捶的标准。姿势是固定静止的形式,要求做到工整,舒展,自然,大方,有艺术造型感。
(一)动作上的艺术美
  动作,就是有动又有作。动,是功力的发挥;作,是气势神韵的表现。式架是固定的,要摆的好看,顺达自然,舒展大方。动作是活的,要灵活敏捷,开展流畅,在整个姿势与动作的交换过程中,有时像一湖清水纹丝不动,有时像大海波涛汹涌澎湃。活的是由死的变的,死的是由活的来的。这就是静与动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才能生机盎然。炮捶拳动作上的美,要充分体现在功力发挥时的形式上,要表现在发力过程中的含抱撑炸之力。含抱是收,撑炸是放,要抱时成一团,放出成一片,打在力点上,力贯梢头,收时要有缩小绵软功之功,放时要有炮弹出膛之威。这样打出的劲儿,就叫顶冲螺旋力,同时又具有击中目标的爆炸力,这就是炮捶拳的劲儿。充分体现了炮捶拳的劲儿,就体现了炮捶拳动作的美。
(二)朴素自然之美
  练炮捶拳讲究不皱,不犟,不僵,不滞,要有松刚劲儿,打拳要舒展,流畅,自然,要有发力至极的统一整劲。在式架上要讲拳脚到家,四肢到位,规矩,标准,神态要自然潇洒,内藏玄机,外露英风,精神集中,目光逼视。朴素是炮捶之本,悦面应敌是炮捶之根,既不哗众取宠,也不颂古非今,要讲实事求是。炮捶拳的演练,以及传习和发展,要在朴实、典雅、严肃、认真上下功夫,要在武术的科学化、理论化、规范化上下功夫,虽古拳而有新意,要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之风,要使人们从中看出武术的发展,武术的蓬勃生机。从技术表现上讲,这就是老拳谱中指出的“内三合心气胆,外三合身手眼”的体现。这就是三皇炮捶拳的自然之美。
(三)精神气质上的美
  什么是气质上的美?例如,反背掌与拉马式走的是什么劲?是什么精神态势?美在何方?反背掌是由虚步阴阳掌变化而来,动作开始先松肩沉肘,两掌至体前交错的同时,左脚落实提右脚,这是蓄力的过程。动作不停,两臂猛然一抖,转头向后看,两掌前后一分,力贯掌背,劲自腰发,气扎根节,完成了反背掌的动作。整个动作过程要经过从肩到肘,从肘到手,一气贯通,眼随手走,神形合一。这样既体现了力,也展示了神。再如拉马式,是由并步下劈拳变化而来。并步下劈拳的姿势是,两脚并步,双腿屈膝下蹲,右拳在体前下方,臂伸直,拳心朝上,力在拳背,左拳在左肋间,拳心朝上,目视右手拳。变化是,右腿屈膝提起,扣脚掩裆的同时。左拳自左肋间朝前下方冲打。冲拳时,腕部内旋,走螺旋力,臂伸直,拳心朝下,目视左冲拳。拉马式内含三项技击之法,一是右拳收回时含有抓捋之意,二是左拳下冲时击胸冲腹,三是右提腿内含蹬膝撩阴,拉马式要走的完整,右抽左冲是一个整劲儿,动作完成要造型飘逸潇洒,脚下如有雕塑感,动与静,精神与气质贯穿在整个动作过程中,动与静的结合过程中要如风似雨,有气有势,就是说要动不惊人死不休。这就是炮捶拳精神气质上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