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边缘计算的特点
边缘计算(或者MEC)的几个几个典型特点:
- 资源受限: 即边缘计算不像云计算那样,可以假设资源无限,你必须要关注应用以及管理平台的资源消耗。
- 分布式:这个直观意义上就可以理解,边缘计算的核心就是把一些计算任务卸载到靠近用户或者数据输入的地方,提供相应的计算、存储以及网络。
- 低延时/实时:这个也很好理解,就不赘述了。
- 不稳定:即边缘节点很有可能部署在一些不受控的地方,会导致边缘节点有很多云计算无法想象的问题,比如异常断电、网络不可达等等,当然也会导致更加容易遭受攻击。
- 安全/韧性:原则上边缘计算需要提供更高的安全性与可用性,在收到攻击之后能够以最小系统运行。
- 与5G的结合:通过将5G网络的能力通过边缘计算释放给边缘应用,同时能够将边缘计算平台内嵌到和5G移动网络中。
- 硬件多样化:不同于数据中心的高度标准化和抽象化,边缘计算对于节点的定制于运维会提出更高的诉求,需要对于环境、位置的感知更高,而不是对于硬件的高度抽象。
- 智能化:不管是数据还是流量,能够智能的进行offloading,并执行本地任务,从而提升整体网络的运行效率,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优质体验。
结合这些特点(优点或者诉求),对于边缘节点上运行的PaaS/应用提出了对应的要求:
- 轻量化:即无法像云/数据中心那样,无限的进行应用无状态的水平扩展,无法无限制的申请资源,软件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scale并且尽可能的降低资源消耗,比如数据库就需要引入轻量化的数据库等等。
- 清晰的Dependency Graph: PaaS应用需要有明确的依赖图谱,用以评估是否适合运行到边缘节点。
- 边缘自治:即边缘软件,能够在与中心断网的场景下进行自治。
- Mobility:在使用5G能力的时候,同时提出的需求,即边缘平台如何跨运营商为应用提供一致的体验,同时运营商之间的协作,也是管理平面需要考虑的。
- 异构硬件支持:即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之上,需要边缘PaaS能够提供跨平台的硬件加速等等。
- 开发者(IT/CT鸿沟):用鸿沟描述可能有点夸大,但是通常很多时候CT和IT的Terminology非常不一样,或者说在通过边缘平台将CT等能力开放出去的时候,如何让IT背景或者大多数的应用开发者如何理解。比如我们讲到的TSN确定性网络,IEEE定义了Interval/MaxFramesPerInterval/MaxFrameSize/TransmissionSelection/TSpecTimeAware等等很多参数,第一次拿到这些会很蒙,所以边缘平台就需要将这些网络抽象的更加“developer-friendly”,比如将上述这些参数可以抽象为带宽等等;还有CT一般会有很多标准参考,如3GPP,ETSI,标准上定义了很多的接口,详细定义了接口协议,接口参数,如何让开发者更简单的支持,也是需要边缘平台考虑的。
参考:
EdgeGallery社区相关资料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