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标识ID

前言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标识体系成为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和设施。在工业互联网中,通过为零部件、机器、产品等对象赋予全球唯一编码,再建立一套完整的标识解析系统,以便于实现对它们的信息查询服务。标识编码及其背后关联的数据,都将成为企业重要的资产。统一标识服务将助力企业解决信息化过程中的数据孤岛难题,促进异构、异地数据的共享使用,加速打造“万物互联”的产业生态。

国际和国家标准 

Decentralized Identifiers (DIDs)  https://www.w3.org/TR/did-core/

术语

关于W3C

    万维网联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简称W3C)创建于1994年,是Web技术领域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国际中立性技术标准机构。

关于DID

    DID是提供可验证的分布式数字身份的新型标识,2017年,W3C的凭证社区组开始制定DID标识规范,在国际范围内具有高度权威性与影响力。

关于BID

    BID是按照W3C DID规范设计开发的。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及其全资子公司北京泰尔英福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泰尔英福”)联合制定的BID方法被纳入W3C凭证社区工作组(Credentials Community Group)分布式标识(DID)规范。

     BID面向实体(包括人、物、组织)和数字对象,可用于拥有者证明其对BID的控制权及身份验证功能,而不需要依赖其他外部组织。因此,BID实现了拥有者对标识的自我控制和管理,同时,还通过密码学算法实现了隐私保护、安全可靠。

     BID的底层区块链是BIT(Blockchain Infrastructure Technology),它是由中国信通院牵头,多家研究机构、高校和龙头企业共同研发,旨在基于许可公有链,打造引领分布式计算时代的区块链基础服务平台。 

关于VAA

2020年6月23日,国际标准ISO/IEC 15459注册管理机构国际自动识别与移动技术协会(AIM)官方批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成为国际发码机构,代码为“VAA”。这标志着中国信通院正式具备全球标识发码权。

应用前景

BID的应用前景

BID具备自分配、自管理、可解析、支持点对点可信交互、支持隐私保护等特征,可用于人的数字身份、数字资产标识、数据管理以及生产、政务和民生等多个场景。

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各种“零接触”服务的需求凸显,如何将数字化服务更好地融入生产和生活,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作为一种可连接人、物、组织、智能设备、信息化系统等交互主体的标识,BID可结合BIT底层基础设施建立点对点、端到端互操作和可信价值交互,未来必将进一步提高人类的数字化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http://cn.chinadaily.com.cn/a/202002/20/WS5e4dfe34a3107bb6b57a0fa2.html

posted @ 2020-09-04 18:52  flyxiao2000  阅读(583)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