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之美》读书笔记16: 3.10 分层遍历二叉树
《编程之美》读书笔记16: 3.10 分层遍历二叉树
看到Milo写的这篇文章,又翻了下书,发现书的代码(P253)有个瑕疵,每个节点值后面都会显示一个空格,如果将间隔字符改为“-”,输出的每行最后都有一个“-”,不能达到要求。不过,只要将 cout << vec[cur] -> data << " ";
这行改为:
if (cur==last-1) cout << vec[cur] -> data << "\n";
else cout << vec[cur] -> data << " ";
即可修正这个问题。
书上的代码用了两个while循环,可以精简为一个。
思路:保存每层的最后一个节点位置(取节点的地址或在容器内的位置),当遍历到该位置时,获取下一层最后一个节点的位置,如果这两个位置相同,说明已经遍历完全部节点,否则开始下一层的遍历。
由于不知道树的节点数,很多情况下,容器采用deque比采用vector性能更佳,因为避免了申请内存后对原数据的拷贝。另外,再考虑到deque的数组下标访问要比采用迭代器访问慢很多,最好采用迭代器来访问内部数据。

2
struct Node {3
Node *left;4
Node *right;5
int data;6
};7
void print_tree_bfs_d(Node* root) {8
if (root==NULL) return;9
deque<Node*> tree;10
tree.push_back(root);11
deque<Node*>::iterator low=tree.begin(),last=tree.begin();12
Node *node=root;13
while (1){14
if (node->left) tree.push_back(node->left);15
if (node->right) tree.push_back(node->right);16
if (low!=last){17
cout << node->data << " ";18
}else{19
cout<< node->data << "\n";20
if (last==tree.end()-1) break;21
last=tree.end()-1;22
}23
node=*++low;24
}25
cout<< "\n";26
}27

28

上面的代码,保留了树的所有全部节点,稍做修改(比如用一个数组记录每层的最后一个节点的位置),可以查询某层的所有节点。如果不需要保存中间结果,可以修改为:

2
void print_tree_bfs_dq(Node* root) {3
if (root==NULL) return;4
deque<Node*> tree;5
tree.push_back(root);6
Node *node=root, *last=root;7
while (1){8
node=tree.front();9
tree.pop_front();10
if (node->left) tree.push_back(node->left);11
if (node->right) tree.push_back(node->right);12
if (node!=last){13
cout << node->data << "-";14
}else{15
cout<< node->data << "\n";16
if (tree.empty()) break;17
last=tree.back();18
}19
}20
cout<< "\n";21
}22

23

当然也可以用queue(queue只是对deque的封装)。
对问题2,上面的代码只要做稍微修改,只在遍历到所要求的层才输出,输出后直接返回就可以了。
作者: flyinghearts
出处: http://www.cnblogs.com/flyinghearts/
本文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