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 position: fixed; top: 0; left: 0; width: 100%; height: 100%; z-index: 99999; background: rgba(255,255,240,0.1); pointer-events: none; }

图像说明

可视化图像说明

本说明用于解读 outputs/visuals_problem1outputs/visuals_problem2outputs/visuals_problem3 三个目录下的核心图像,帮助快速理解图中现象、推断结论,并说明这些结果如何体现当前建模方案的优越性。

问题一:既定航路探测分析

  1. problem1_topdown.png

    • 现象:给定航路(蓝色轨迹)与四部 A 型雷达位置在地形背景上标出,路径颜色按照瞬时探测概率渐变。
    • 结论:航路大量穿越红色高风险区域,接近多个雷达视域中心;配合 problem1_detection_timeseries.png 可看到峰值超过 0.9,说明既定航路难以穿透。
    • 模型优越性:地形阴影、雷达范围与概率直接融合,反映出多源信息整合的可视化效果,有助于决策者识别关键危险区段。
  2. problem1_detection_timeseries.pngproblem1_window_discovery.png

    • 现象:瞬时概率曲线与滑动窗口概率曲线均出现高峰;黑色虚线代表融合结果。
    • 结论:多雷达互补导致融合概率显著高于单雷达,最终 outputs/problem1_analysis.xlsx 中给出的 0.9063 最大发现概率与图像一致。
    • 模型优越性:动态曲线精确体现连续扫描窗口的积累效应,验证概率融合算法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3. problem1_scan_probabilities.png

    • 现象:按 10 秒扫描周期绘制的平均概率,凸显各雷达在不同时间段的贡献。
    • 结论:RA-1、RA-3 提供主要威胁,RA-2 几乎不起作用。
    • 模型优越性:自动拆分周期并对多雷达结果进行对比,帮助对雷达部署进行价值排序。
  4. problem1_detection_heatmap.png

    • 现象:在指定高度截面的平面概率热力图,突出雷达聚集区。
    • 结论:高风险区域集中在航路右下角,印证俯视图的高概率片段。
    • 模型优越性:利用地形网格与探测模型计算整片区域的风险分布,可用于生成异地航路的初始判断。

问题二:优化航路与约束验证

  1. problem2_route_topdown.png

    • 现象:优化后的航路避开雷达覆盖区,路径颜色整体偏冷色。
    • 结论:多段航路绕开了问题一区域的高风险点,实现全程风险可控。
    • 模型优越性:路线规划算法结合风险栅格与动态约束,自动找到低探测概率的可行路径。
  2. problem2_detection_timeseries.pngproblem2_detection_window_stats.png

    • 现象:瞬时概率与滑动窗口概率均保持在低水平;图线几乎贴近零。
    • 结论:规划后的航路在任何雷达的任何窗口内都未出现高风险时刻,证明模型成功降低暴露概率。
    • 模型优越性:提供直观的时间序列说明,验证算法输出与题目约束(低于 0.2)一致。
  3. problem2_speed_altitude_constraints.png

    • 现象:对速度、爬升率、离地高度等约束进行多子图展示,绿区代表满足,红区代表超限。
    • 结论:所有指标处于允许范围内,印证 outputs/problem2_route.xlsx 的约束校验结果。
    • 模型优越性:可视化验证约束满足情况,避免仅凭数值表格难以检查的盲点。
  4. problem2_local_window.png

    • 现象:对最小风险窗口展开局部放大,标出雷达视线和地形遮挡剖面。
    • 结论:航路通过低谷地形实现遮蔽,解释为何风险值接近零。
    • 模型优越性:结合地形剖面与探测模型,实现“因果分析”,帮助说明策略合理性。

问题三:雷达部署与最弱场景分析

  1. problem3_deployment_summary.png

    • 现象:图表列出晋级的三套部署方案,包含平均峰值、最弱场景峰值、可行比例等指标。
    • 结论:最优方案 [ZRB-1, ZRB-4, ZRB-10, ZRB-18] 最弱场景探测峰值仍为 0.8723,而方案 2、3 在某些场景下峰值明显更低。
    • 模型优越性:部署优化可保留多方案供决策权衡,并给出量化的风险指标。
  2. problem3_route_probability_violin.pngproblem3_detection_box_violin.png

    • 现象:展示不同部署方案在 25 个场景中的概率分布(箱线/小提琴)。
    • 结论:方案 1 的分布集中在高风险区,方案 2、3 的分布较分散,说明模型能识别部署对风险分布的影响。
    • 模型优越性:可视化对比多方案,辅助判断稳健与冒险策略,体现模型在多场景评估上的深度。
  3. problem3_worst_route_topdown.pngproblem3_worst_route_surface.png

    • 现象:显示最弱场景下的航路与雷达位置,以及 3D 地形覆盖。
    • 结论:在最弱场景中,蓝方航路被多个雷达覆盖,说明当前部署仍可实现较高探测概率。
    • 模型优越性:模型能够锁定最薄弱的场景,并给出直观证据,便于进一步加强部署或调整策略。
  4. problem3_kpi_spider.png

    • 现象:多指标雷达图对比方案之间的覆盖率、平均峰值、可行率等。
    • 结论:方案 1 在覆盖率上占优,但在最弱场景表现上不如方案 3;便于决策者平衡指标。
    • 模型优越性:统一图表整合多项指标,提升决策效率。

整体模型优越性总结

  1. 多源融合:所有图像均体现了雷达探测模型、地形遮蔽和航路约束的融合,展示模型对复杂条件的全面刻画能力。
  2. 动态可解释:时间序列、滑动窗口、场景分布等图形让结果可追溯、不黑箱,体现模型在可解释性上的优势。
  3. 多场景决策辅助:通过部署方案对比、概率分布分析、最弱场景锁定等图表,模型输出直接服务于战术级决策需求。
  4. 一致性验证:图像与 Excel 报告中的关键指标互相印证,说明模型计算结果稳定可靠。

建议结合本说明与对应目录下的 PNG 图像、Excel 文件一同查阅,以获得完整的分析结论。

posted @ 2025-10-20 16:22  繁花孤城  阅读(79)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