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链路层-理论

一、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1、提供了通讯工程中必须使用的物理【MAC地址】

  2、负责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与拆除

  3、负责数据帧的封装、帧的传输、帧的同步

  4、利用 FCS【Frame Check Sum】负责帧的差错检测恢复

  5、流量控制:配合二层交换运行的Qos来实现流量的控制

 

  Qos【Quality Of Service | 服务质量】

    作用:分类、标记、流量调节、拥塞管理、拥塞避免

    优先级8级,级别自上而下:

    7:网络协议保留使用

    6:网络协议保留使用

    5:音频流量

    4:振铃流量

    3:视频流量

    2:高优先级

    1:中优先级

    0:BE【Best Effort | 尽力而为】优先级

 

二、什么是以太网

  1、以太网就是局域网【LAN --- Local Area Network | 本地区域网络】

  2、以太网常见的拓扑连接形式

    2.1、总线型

    2.2、令牌型

    2.3、星型

    2.4、倒状树形结构

 

三、数据链路层能够解决的问题

  1、在共享式的网络中,若多台主机同时想要发送数据,这条共享式的链路应该由谁使用?

   解决方案:CSMA/CD 【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 退避-即冷却时间】

   工作原理:发送数据前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若空闲,则发送数据,边发送,边监听;若检测到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退回,等待一个随机时间之后,再重新尝试建立连接并发送数据

  

  2、在网络中,如何区分每一台网络设备呢?

   解决方案:每台设备都拥有一个独立且全球唯一的 【MAC地址】

   MAC地址:物理地址

    2.1、每一块网卡【真实网卡、虚拟网卡】都拥有一个独立的 MAC地址

    2.2、MAC地址一共 48Bit【6Byte】,分为2段,前24bit 与后 24bit

      【前 24bit】:表示是厂商编码

      【后 24bit】:表示的就是自身 MAC地址的唯一标识

    2.3、MAC地址的【第8位为0】时,则表示这是一块【单播地址网卡】;

      【第8位为1】时,则标识这是一块【组播地址网卡】

  

   

  3、二层封装的 MAC 头部中的头部内容是什么?

    答案:二层封装中的内容包含:6Byte【目的地址】、6Byte【源地址】、2Byte【类型/长度】【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之间的服务接入点】

    二层规定,一个数据包最大不可超过1500Byte【1500Byte 包含的是用户发送的原始数据、各种头部封装,一共不可超过1500Byte,若超过,则需要被分片】,最小为46Byte

    1、数据:应用层数据段【46-1500Byte】

    2、类型/长度: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之间的服务接入点【2Byte】

    3、目的地址、源地址:目标与源的MAC地址【6+6Byte】

    4、前导码+帧起始定界符+帧校验序列:数据链路层 MAC地址【7+1+4Byte】????

       

 

四、数据链路层的子层【子层由IEEE来规定的】

  下图为MAC地址的头部;头部可分为2个子层:MAC、LLC

   

  1、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IEEE 802.3

    1.1、负责将上层【网络层】递交下来的数据包封装成帧

    1.2、提供了CSMA/CD的避免冲突算法

    1.3、使用FCS来完成帧的差错检测恢复

    1.4、根据目标 MAC地址寻址转发数据

  2、LL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IEEE 802.2

    2.1、负责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与拆除

    2.2、提供与上层【网络层】的接口,即 2Byte的【类型/长度】

    2.3、在数据被分片后,为每一个分片添加序列号,保证接收方在重组时不会乱序

 

知识点:    

  1、ping 命令使用的是 ICMP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al】  

    隶属于 IP 下的协议,不属于 TCP / UDP,没有特定端口号

  2、IEEE【美国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协会】业界公有组织

 

posted on 2022-03-13 15:28  风中的疯子  阅读(278)  评论(0)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