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进阶

概念

名称空间

临时名称空间又称局部名称空间,存入函数里面的变量与值的关系,随着函数的执行结束,临时名称空间消失。

全局名称空间,py文件的执行生效,随着py文件的结束而消失。例如:全局定义的变量

内置名称空间,python 解释器的生效而生效,python解释器的退出而消失。例如:内置变量,内置函数等。

作用域 

全局作用域:全局名称空间,内置名称空间。 

局部作用域:局部名称空间

顺序

加载顺序:内置名称空间 ----> 全局名称空间----> 局部名称空间(函数执行时)

取值顺序:局部名称空间 ---> 全局名称空间 ----> 内置名称空间

变量的内置存储函数 globals() 和 nolocals()

name1 = 'kobe'
def func1():
    name2 = 'james'
    print(globals())              #globals() 以字典形式保存全局变量(内置变量和py文件自定义变量)
    print(locals())               #locals()  以字典形式保存局部变量(函数中自定义的变量)
func1()

{'__name__': '__main__', '__doc__': None, '......'__cached__': None, 'name1': 'kobe', 'func1': <function func1 at 0x00000284183A1E18>}
{'name2': 'james'}

声明变量  

global  

示例 1

count = 1

def func1():

  count = count + 1

  print(count)

func1()   

  执行函数报错:UnboundLocalError: local variable 'count' referenced before assignment
  原因:全局变量只能在函数中引用,不能改变

示例 2
name = 'joy'
def func1():
global name          #global作用:可以函数中(局部名称空间)更改全局变量并在全局名称空间生效
name = 'changdler'                
return
func1()
print(name)
  changdler

示例 3
def func1():
global name          #global作用:在函数中定义的局部变量声明为全局变量,并在全局名称空间生效,若不加global 则打印name 报错提示无此变量
name = 'changdler'                
return
func1()
print(name) 

nolocal

内层函数对外层函数变量的更改在外层函数生效时需要使用nolocal

示例 1
def
func1(): name1 = 'james' print('23',name1) def inner(): name1= 'kobe'          #内层函数也可以定义与外层函数相同的变量名称不会报错,但是只在内层函数的局部空间生效,不会改变外层函数的变量值 print('24',name1) inner() print('%',name1) func1()
  
23 james
  24 kobe
  % james

示例 2
def func1():
name1 = 'james'
print('23',name1)
def inner():
nonlocal name1        #通过nolocal可以在内层函数改变外层函数变量的值,并在外层函数的局部命名空间生效
name1= 'kobe'
print('24',name1)
inner()
print('%',name1)
func1()
 

函数名的使用

1,可以互相赋值

  def func1():
    print(666)
  f1 = func1
   f1()

2,函数名可以当成函数的参数
  def func1():
  print(666)
  def func2(argv):
  argv()
  print(777)

  func2(func1)
3,可以当成容器类数据类型的参数 
  
def func1():
   print(666)
  def func2():
   print(777)

  def func3():
  print(888)

  l1 = [func1, func2, func3]

  for i in l1:
   i()
4,函数名可以当成函数的返回值
  
def func1():
   print(666)
  def func2(argv):
   print(777)
  return argv
  
  ret = func2(func1)
  
  ret()
 

闭包

内层函数对外层函数非全局变量的引用,会得到一个闭包。在函数式语言中,当内嵌函数体内引用到体外的变量时,将会把定义时涉及到的引用环境和函数体打包成一个整体(闭包)返回

闭包的好处:如果python 检测到闭包,他有一个机制,你的局部作用域不会随着函数的结束而结束。

两种引用方式

通过引用外层函数中定义号的变量
def wrapper(): name1 = 'jack' def inner(): print(name1) inner()                #无论inner 是否执行,都已经是形成了闭包 wrapper() 通过外层函数的参数传递到内层函数,无论变量name1是否在全局命名空间定义都是闭包

def wrapper(name1):   def inner(): 
  print(name1)
  inner()
wrapper(‘james’)

判断是不是闭包

name1 = '老男孩' def wrapper(): def inner(): print(name1) print(inner.__closure__)    #通过打印__closure__如果结果为none 那么不是闭包,否则为闭包   wrapper() None

def wrapper():
     name1 = 'jack'
     def inner():
         print(name1)        
   print
(inner.__closure__)   #通过打印__closure__如果结果为none 那么不是闭包,否则为闭包  
wrapper()
  (<cell at 0x000002D94E6C6558: str object at 0x000002D94E68D3B0>,)
 

闭包示例1

def Outfunc(n):

   sum = n

   def Infunc():

     print(sum + 1)

   return Infunc

myfunc1=Outfunc(10)

myfunc1()

11
myfunc2
=Outfunc(20)

myfunc2()

21
myfunc1()        #再次执行myfun1得到的值还是11

11

解析:Infunc 是Outfunc的内层函数,也是返回值,当Infunc 引用外层函数的变量sum时就产生了闭包。两次通过不同的变量执行Outfunc函数得到了两个内层函数myfunc1和

   myfunc2,得到的结果是隔离的,也就是说每次调用ExFunc函数后都将生成并保存一个新的局部变量sum。其实这里ExFunc函数返回的就是闭包。

   在函数式语言中,当内嵌函数体内引用到体外的变量时,将会把定义时涉及到的引用环境和函数体打包成一个整体(闭包)返回,再稍微讲究一点的解释是,

   闭包=函数块+定义函数时的环境,Infunc 就是函数块,sum 就是环境,当然这个环境可以有很多,不止一个简单的sum

使用闭包注意事项

1,闭包中是不能修改外部作用域的局部变量的

def foo():
     m = 0
     def foo1():
         m = 1
         print(m)
  
     print(m)
     foo1()
     print(m)

foo()
0
1
0

2,以下这段代码是在python中使用闭包时一段经典的错误代码

def foo():  
    a = 1  
    def bar():  
        a = a + 1  
        return a  
    return bar

这段程序的本意是要通过在每次调用闭包函数时都对变量a进行递增的操作。但在实际使用时

c = foo()
print c()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File "<stdin>", line 4, in bar
UnboundLocalError: local variable 'a' referenced before assignment

这是因为在执行代码 c = foo()时,python会导入全部的闭包函数体bar()来分析其的局部变量,python规则指定所有在赋值语句左面的变量都是局部变量,则在闭包bar()中,变量a在赋值符号"="的左面,被python认为是bar()中的局部变量。再接下来执行print c()时,程序运行至a = a + 1时,因为先前已经把a归为bar()中的局部变量,所以python会在bar()中去找在赋值语句右面的a的值,结果找不到,就会报错。解决的方法很简单

def foo():  
    a = [1]  
    def bar():  
        a[0] = a[0] + 1  
        return a[0]  
    return bar

只要将a设定为一个容器就可以了。这样使用起来多少有点不爽,所以在python3以后,在a = a + 1 之前,使用语句nonloacal a就可以了,该语句显式的指定a不是闭包的局部变量。

应用场景

用途1,当闭包执行完后,仍然能够保持住当前的运行环境

比如说,如果你希望函数的每次执行结果,都是基于这个函数上次的运行结果。我以一个类似棋盘游戏的例子来说明。假设棋盘大小为50*50,左上角为坐标系原点(0,0),我需要一个函数,接收2个参数,分别为方向(direction),步长(step),该函数控制棋子的运动。棋子运动的新的坐标除了依赖于方向和步长以外,当然还要根据原来所处的坐标点,用闭包就可以保持住这个棋子原来所处的坐标。

origin = [0, 0]               # 坐标系统原点  
legal_x = [0, 50]              # x轴方向的合法坐标  
legal_y = [0, 50]              # y轴方向的合法坐标  
def create(pos=origin):  
    def player(direction,step):  
        # 这里应该首先判断参数direction,step的合法性,比如direction不能斜着走,step不能为负等  
        # 然后还要对新生成的x,y坐标的合法性进行判断处理,这里主要是想介绍闭包,就不详细写了。  
        new_x = pos[0] + direction[0]*step  
        new_y = pos[1] + direction[1]*step  
        pos[0] = new_x  
        pos[1] = new_y  
        #注意!此处不能写成 pos = [new_x, new_y],原因在上文有说过  
        return pos  
    return player  
 
player = create()              # 创建棋子player,起点为原点  
print player([1,0],10)        # 向x轴正方向移动10步  
print player([0,1],20)        # 向y轴正方向移动20步  
print player([-1,0],10)        # 向x轴负方向移动10步


输出为

[10, 0]  
[10, 20]  
[0, 20]  

用途2,闭包可以根据外部作用域的局部变量来得到不同的结果,这有点像一种类似配置功能的作用,我们可以修改外部的变量,闭包根据这个变量展现出不同的功能。比如有时我们需要对某些文件的特殊行进行分析,先要提取出这些特殊行。

def make_filter(keep):  
    def the_filter(file_name):  
        file = open(file_name)  
        lines = file.readlines()  
        file.close()  
        filter_doc = [i for i in lines if keep in i]  
        return filter_doc  
    return the_filter
    

#如果我们需要取得文件"result.txt"中含有"pass"关键字的行,则可以这样使用例子程序

filter = make_filter("pass")  
filter_result = filter("result.txt")  

 

posted @ 2019-05-22 23:02  fanggege  阅读(17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