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3.1 信息技术运维定义与要素

  在上篇《企业信息化12-如何做信息化?- 制定标准》中描述的标准是信息化实现的标准,重在打天下

  从本章起,将描述守天下的运维服务体系。

  

 信息技术运维定义:By Ez.Zhao,速记:人标工资管

  运维人员(关系人)参考运维服务标准,使用平台化工具,对现有及将有的内+外,有形+无形资源,进行流程管理

  • 要素:
    • 人员:干系人(内部:运维人员,外部:外包方),能力?态度?匹配度?成长性?稳定性?
    • 标准:(对国内外标准进行裁剪,量力而行),边界?优先级?复杂度?重点?
    • 工具:最基础的excel,visio,到定制化的运维系统,成本?复杂度?适用性?
    • 资源(内外,有形无形,价值高低,被管理对象),成本?折旧?安全性?稳定性?可复制性?可维护性?
    • 流程管理(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目的+方式,过程+结果):
      • 部署、调测、上线;
      • 定检,巡检,抽检;
      • 备份,还原;
      • 预演,容错,防灾;
      • 成本评估,效益评估;
      • 改动,升级,报废;
      • 其他项目

   5个要素的着重点:By Ez.Zhao, 标准是目的,资源是标的,人才是基础,工具是辅助,管理是核心;

  • 标准化:需要制定运维标准,规范配置管理、部署流程、监控指标、应急能力等,各系统按照运维标准来实现,避免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处理方式。
  • 人性化:管人是门学问,可以是很复杂,也可以是很简单。
    • 看主管的态度,既要防止:水至清则无鱼,又要防止:浑水摸鱼;
    • 我的个人看法:秉持多劳多得,人人有才,以理服人,公平公正来管理;
    • 唐僧四人,各有各的特点,观音组队还是挺有学问的;
  • 平台化:运维平台的好处有:
    • 可以将运维标准固化到平台中,无须运维人员死记硬背运维标准。
    • 运维平台提供简单方便的操作,相比之下人工操作低效且容易出错。
    • 运维平台是可复用的,一套运维平台可以支撑几百上千个业务系统。
  • 流程化:资源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个流程的集合,管理的结果可能会衍生2次管理,参考服务标准,定义各个资源管理的流程及指标,及时的追踪及更新,PDCA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内容:参考运维定义

  主要管理:

   1. 人员管理:内部有运维人员的技能、工作项、绩效的管理;外部有外包公司的工作项、绩效的管理;

   2. 标准管理:结合ITSS/ITIL/ISO20000等通用IT信息系统服务标准,规范现在,兼顾未来,运维管理的规范;

        3. 资源管理:对软硬件+网络+系统+应用系统,维护手册、记录以及汇总、修复报告、总结报告等,体现运维管理;

   4. 流程管理:各个资源对象的管理过程,可参考PMP的流程化管理;

  辅助管理:

        1. 风险管理:常规的系统巡检+定期的系统维护抽检+灾难测试演练等,保证运维管理;

        2. 成本管理:对信息化系统运维中产生的各种设备、软件、系统等直接费用,人力支持、第三方支持的间接费用,进行成本管理;

  3. 工具管理:有些企业只用word、excel、ppt就可以搞定管理的数据记录与报告,有些企业会购买应用级软件来管理公司的资源,看需求定义与成本约束;

 

posted on 2022-04-12 13:02  ez.zhao  阅读(27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