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3.2 IT服务标准制定1

  在上篇《企业信息化12-如何做信息化?- 制定标准》中描述的标准是信息化实现的标准,重在打天下本篇的IT服务标准,是信息化运维服务的标准,重在守天下。

  

  主流信息技术服务标准:

  国际上,对信息系统的服务有3大主要标准,如下:

  • ITSS:(国内标准,ITSS5.0),信息技术服务标准,是一套成体系和综合配套的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库,全面规范了IT服务产品及其组成要素,用于指导实施标准化和可信赖的IT服务,适用于国内中大型企业。

  • ITIL:(欧美标准,ITIL4.0),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由英国政府部门CCTA(Central Computing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gency)在20世纪80年代末制订,主要适用于IT服务管理(ITSM)。适用于国际大企业。

  • ISO20000 :通用标准,是一部针对信息技术服务管理(ITSM)领域的国际标准,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标准代表了被广泛认可的评估IT服务管理流程的原则的基础。该标准定义了一套全面的、紧密相关的服务管理流程。适用于国内、国际的中大型企业。

 

  其他标准:

  其实,大家可能还知道不少标准,但是,其侧重点在不同领域。

  • 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美国防部、卡内基-梅隆大学、美国防工业协会共同开发和研制的。适用于软件企业的开发+过程管理
  • ISO27001:ISO27000系列的主标准,类似于ISO9000系列中的ISO9001,各类组织可以按照ISO27001的要求建立自己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并通过认证。适用于信息安全尤为关注的企业。

  

  如何选择服务标准?

  取决于企业的性质+资源,人员的配备,项目成本+风险。笔者所在的公司是欧美500强,CMMI5认证,IT运营用的服务标准是ITIL4,但,兼顾敏捷,灵活响应。

  同时,切记死套标准。笔者认为,运营管理无非是对3大对象(人员、资源、流程)的动态过程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服务质量,预防问题再发生。

  

  服务标准快速学习框架?

  定义+历史+原理+要素+过程+框架+收益。(这是方法学,笔者用来学习新技术,新语言必套框架。如果是开发语言,还会加:缺陷、成本、风险、市场类别、发展趋势等)

 

 

 


ITSS,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Standards)

1. 定义

ITSS是一套成体系和配合配套的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库,全面规范了IT服务产品及其组成要素,用于指导实施标准化和可信赖的服务。ITSS是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以下简称:itss工作组)组织研究制定的,是国家IT服务行业最佳实践的总结和提升,也是我国从事IT服务研发、供应、推广和应用等各类组织自主创新成果的固化。

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 (itss.cn)

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报告5.0-内文.indd (itss.cn)

 

2. 历史

2009年至2012年,ITSS工作组在ITSS指导协调组带领下,采用“急用先行、成熟先上”的原则,加紧对ITSS体系和包含的重点标准进行研制。期间经历了如下重要里程碑点:

  • 2009年4月30日,ITSS体系1.0发布
  • 2010年7月1日,ITSS体系2.0发布
  • 2012年11月5日和12月31日,ITSS体系中5个标准发布(4个国标、1个行标)
  • 2013年4月12日,ITSS体系3.0发布
  • 2014年1月8日,ITSS分会成立
  • 2014年5月27日,ITSS分委会成立
  • 2015年4月10日,ITSS体系4.0发布
  • 2021年11月26年,ITSS体系5.0发布

 未完待续。。。国家工信部持续更新。。。

 

3. 原理

  ITSS借鉴了质量管理原理和过程改进方法的精髓,规定了信息技术服务的组成要素和生命周期,并对其进行标准化。

 

  

4. 要素

IT服务有人员(People)、流程(Process)、技术(Tecknology)和资源(Resource)组成,简称PPTR。其中:

  • 人员:只提供IT服务所需的人员及其知识、经验和技能要求;
  • 过程:指提供IT服务时,合理利用必要的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相互关联和结构化的活动;
  • 技术:指交付满足质量要求的IT服务应使用的技术或应具备的技术能力;
  • 资源:指提供IT服务所依存和产生的有形及无形资产。

 

5. 过程

IT服务生命周期有由规划设计(Planning & Design)、部署实施(Implementing)、服务运营(Operation)、持续改进(Improvement)和监督管理(Supervision)五个阶段组成,简称PIOIS。其中:

  • 规划设计:从客户业务战略出发,以需求为中心,参照itss对IT服务进行全面系统的战略规划和设计,为IT服务的部署实施做好准备,以确保客户需要的IT服务;
  • 部署实施:在规划设计基础上,依据itss建立管理体系、部署专用工具及解决方案;
  • 服务运营:根据服务部署情况,依据itss,采用过程方法,全面管理基础设施、服务流程、人员和业务的连续性,实现业务运营与IT服务运营结合;
  • 持续改进:根据服务运营的实际情况,定期评审IT服务满足业务运营的情况,以及IT服务本身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策略和方案,并对IT服务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和部署实施,以提高IT服务质量。
  • 监督管理:本阶段主要依据itss对IT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并对服务供方的服务过程、交付结果实施监督和绩效评估。

 

6. 框架

 

 

 

  

 

 

 

具体按照领域划分如下:

  • 基础领域标准
  • 咨询设计领域标准
  • 集成实施领域标准
  • 运行维护领域标准
  • 服务管控领域标准
  • 服务外包领域标准
  • 云服务领域标准
  • 数字化营销领域标准
  • 国际标准

 

7. 收益

使用ITSS,对IT服务供需双方来讲,将带来以下潜在收益:
对IT服务需方:
  • 提升IT服务质量:通过量化和监控最终用户满意度,IT服务需方可以更好地控制和提升用户满意度,从而有助于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 优化IT服务成本:不可预测的支出往往导致服务成本频繁变动,同时也意味着难以持续控制并降低IT服务成本,通过使用ITSS,将有助于量化服务成本,从而达到优化成本的目的。
  • 强化IT服务效能:通过ITSS实施标准化的IT服务,有助于更合理地分配和使用IT服务,让所采购的IT服务能够得到最充分、最合理的使用。
  • 降低IT服务风险:通过ITSS实施标准化的IT服务,也就意味着更稳定、更可靠的IT服务,降低业务中断风险,并可以有效避免被单一IT服务厂商绑定。
对IT服务供方:
  • 提升IT服务质量:IT服务供需双方基于同一标准衡量IT服务质量,可使IT服务供方一方面通过ITSS来提升IT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可使提升的IT服务质量被IT服务需方认可,直接转换为经济效益。
  • 优化IT服务成本:ITSS使IT服务供方可以将多项IT服务成本从企业内成本转换成社会成本,比如初级IT服务工程师培养、客户IT服务教育等。这种转变一方面直接降低了IT服务供方的成本,另一方面为IT服务供方的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
  • 强化IT服务效能:服务标准化是服务产品化的前提,服务产品化是服务产业化的前提。ITSS让IT服务供方实现IT服务的规模化成为可能。
  • 降低IT服务风险:通过依据ITSS引入监理、服务质量评价等第三方服务,可降低IT服务项目实施风险;部分IT服务成本从企业内转换到企业外,可降低IT服务企业运营风险。 

posted on 2021-12-29 19:35  ez.zhao  阅读(80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