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2.4-如何做信息化?-项目建设

当业务模型一个个定稿,同时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效益分析、必要性分析、风险分析,并制定了一个有计划的、有组织保障的信息化战略计划。接下来就是正式开始企业信息化。

下文就对常见的项目建设方式做个简单的介绍以及利弊分析。

  


 

1. 采购成熟产品

国内做企业信息化得公司有很多,金蝶/用户/汉得等,国际上也有老牌的如SAP等,这些大公司中有不少的产品库。还有一些新进的小公司(例如泛微等),以其中的某几块业务为主打产品块。这些往往在国内中小企业里很受欢迎。

优点:

  • 系统上线速度快;
  • 产品专业化程度高;
  • 价格相对适中;
  • 售后服务一般有独立的服务机构;

缺点:

  • 系统对公司的业务覆盖面最多80%,甚至更小,局部业务无法覆盖;
  • 潜在售后服务费用如果遇特殊需求,费用较昂贵,且续保一般叠加费用成本;
  • 部分产品未实现数据接口设计,无法实现跨系统共享;
  • 不易扩展应用跟个性化需求,修改30%的业务模块成本甚至堪比再买一套产品;
  • 业务数据迁移不易。不同的公司的产品之间一般无法直接做业务数据迁移。如果,一旦放弃了某个业务系统,同时放弃了已经存储的业务数据;
  • 目前大多数的产品(尤其是2015年前的),无法对外提供业务数据接口服务;

 


 

2. 产品半定制化开发:

有的时候,有些企业虽然采购了对方的产品,但往往由于公司业务特定需求,需要定制化改动部分软件功能。

优点: 

  • 系统上线速度较快;
  • 产品专业化程度较高;
  • 售后服务一般有独立的服务机构; 

缺点:

  • 提升系统对公司的业务覆盖面至80%以上,但仍存在局部业务无法覆盖;
  • 部分产品未实现数据接口设计,无法实现跨系统共享;
  • 不易扩展应用跟个性化需求,修改30%的业务模块成本甚至堪比再买一套产品;
  • 业务数据迁移不易。不同的公司的产品之间一般无法直接做业务数据迁移。如果,一旦放弃了某个业务系统,同时放弃了已经存储的业务数据;

 

3. 产品/项目外包开发:

把项目外包给专业公司开发,如果对方的产品经理/技术经理阅历足够丰富,外包项目往往是最快最省钱的选择。

优点:

  • 定制开发,业务需求覆盖可以达到80%甚至更高,专业的公司甚至能对自己的业务提出修缮意见;

  • 业务数据迁移、备份自控,不受单个系统限制;

  • 业务模块灵活修改与自由扩展,且费用在开发期相对可控可接受;

  • 拥有代码权、产品权,一旦稳定运行,可以作为产品反向推向同类市场;

缺点:

  • 对外包公司信息化人才要求比较高;

  • 开发周期较长,一般小项目2-4个月,中型的项目至少半年及以上;

  • 投入成本一般比同类型的产品至少高20%及以上;

  • 成品后,修改业务功能往往费用较高,当修改代码量超过30%时所产生的费用堪比重新采购一套新软件;

 

4. 自主研发

如果公司拥有一个能开发应用软件的团队,不用想了,就用自己人。

优点:

  • 定制开发,业务需求覆盖可以达到90%甚至更高;

  • 业务数据迁移、备份自控,不受单个系统限制;

  • 业务模块灵活修改与自由扩展,且费用相对可控可接受;

  • 拥有代码权、产品权,一旦稳定运行,可以作为产品反向推向同类市场;

缺点:

  • 对信息化人才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对业务分析、架构设计的能力尤其看重;

  • 开发周期长,一般小项目3-4个月,中型的项目至少半年及以上,周期主要取决于项目需求与技术人力资源; 

  • 人力成本较高,如果不是大公司或者IT这一行的公司,很难分摊IT团队的人力成本;

 

5. 混合模式:

很多企业一般都是已有了不少业务系统,又有业务需求去设计/开发新的系统。混合模式是许多大中型企业的目前的状态。但,业务数据自控是自始自终的目标。在企业发展与创新中,大多数有余力的大型企业会尽量往这方向上靠。


 

 

 

 

注:不管哪种方式,切记形成数据孤岛。企业信息化,除了保密数据,原则上,必须要留有数据接口。

 

posted on 2021-03-12 13:38  ez.zhao  阅读(28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