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聊天应用的 10 条高级需求
最新动态
GitHub 开源: https://github.com/experdot/pointer [MIT]
在深度使用了一段时间 Web 端和桌面端的 LLM 聊天工具后,我发现它们的用户体验普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下面是我总结的 10 个核心改进点。
1. 全局检索(Global Search)🔍
上次那个绝妙的点子,现在只记得它很绝妙了 💡
多数 AI 聊天应用缺少一个关键功能:检索。
工作中常有这样的场景:“几天前,我问过一个关于正则表达式的技巧,AI 给的例子很巧妙。现在想再用一次,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我只能在长长的历史列表中凭记忆滚动查找,往往无功而返,最后只好放弃,重新提问。
理想的全局检索应该具备:
- 强大的筛选能力: 不应局限于关键词匹配,还应支持按时间范围筛选,比如“上周”或指定具体月份。
- 结果需包含上下文: 点击搜索结果,应能直接跳转到对话的原始位置,并加载其上下文。这能帮我快速回忆起当时的语境,判断这是否是我需要的内容。
- 与分类功能联动: 如果对话支持分类,检索也应支持在特定分类或文件夹下进行,以提高结果的精确度。
总之,我需要的是一个对话历史的搜索引擎。

2. 对话分类(Categorization)📁
当你置顶了所有对话,也就没有任何对话被置顶 📌
目前的主流设计,是将对话历史按时间逆序排列,提供一个置顶功能。这对于轻度用户尚可,但对于将 AI 作为主要生产力工具的用户而言,这种线性列表很快就会变得混乱。
用户需要一个由自己主导的分类系统:
- 支持文件夹与嵌套: 我希望可以创建“工作”、“学习”、“生活”等文件夹,并在其下继续创建如“项目 A”、“周报材料”等子文件夹。
- 支持拖拽与排序: 对话和文件夹都应支持自由拖拽移动,并能手动排序,将常用的置于顶部。
- 高效的批量管理: 我会创建一个“临时会话”文件夹,存放即用即弃的问答。目前的工具要么逐条删除,要么全部清空,缺乏灵活性。我希望能“一键清空指定文件夹”,在保留重要内容的同时,快速清理无用对话。
这套系统能让聊天历史从杂乱的信息流,转变为条理清晰的知识树。

3. 导出为图片(Export Image)📸
传统聊天 App: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学会 Markdown? 😅
AI 生成的内容,特别是代码块、表格等 Markdown 格式,在网页上显示效果很好。但分享时却是个难题。
当前的痛点在于:
- 复制文本,格式丢失: 直接复制到微信、钉钉等应用,Markdown 格式会完全失效,代码失去高亮,表格变为纯文本,可读性极差。
- 系统截图,效率低下: 使用截图工具是无奈之举。当内容过长需要滚动时,长截图的体验很糟糕,容易出现截取不全或拼接错误,还会带入无关的 UI 元素。
一个更优的方案:
在每条 AI 回复旁,增设“导出为图片”或“复制为图片”按钮。点击即可生成一张保留原格式和样式的美观图片,并存入剪贴板,方便直接粘贴分享。如果能提供“是否包含提问”、“选择亮/暗背景”等选项,体验会更好。

4. 选择性导出(Selective Export)✂️
聊天分享的关键就是分享关键的聊天 🎯
一段完整的对话,往往包含了来回试探和修正的过程。很多时候,我只想分享其中的几段关键问答,比如将第 2、3、5 轮的对话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目前的工具无法实现这一点,我只能手动分段复制,然后在编辑器里重新整理。
我想要的是一个“勾选模式”:
- 在每条记录(包括提问和回答)前提供一个复选框。
- 允许用户自由勾选任意条目。
- 勾选后,提供“合并复制为文本”和“合并导出为图片”的选项。这样就能一键生成一份干净、连贯、只包含核心内容的输出。

5. 编辑 AI 回复(Edit Chat)✏️
这话我没说过! 🙅
AI 的“幻觉”或事实性错误,在深度使用中是很大的干扰。如果 AI 在对话早期引入一个错误概念,后续的讨论很容易被这个错误持续污染。
目前,唯一的办法是放弃当前对话,重开一个。
我需要直接修正 AI 回答的能力:
我希望可以双击 AI 的某条回复进入编辑模式,像修改自己的提问一样,修正其中的错误。例如,将一个错误的函数参数改对。这样,后续的对话就能基于正确的信息继续,保证了对话的连贯性和质量,用户也无需被动地适应机器的错误。

6. 树形聊天与分支书签(Tree Structure & Branch Bookmarks)🌳
聊天树 🌲
引入“编辑”功能后,线性的聊天记录自然会演变为树形结构。许多工具已支持这一点,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
当从一个节点衍生出多个分支进行探索后,其中一个产生了特别满意的结果。但当我切换到其他分支再回来,可能已经忘记那个满意的分支是哪一个,这会削弱用户探索的欲望。
我建议在树形结构上增加“分支书签”功能:
当获得一个满意的节点时,用户可以对其进行“标记”或“命名”。在侧边栏的树状视图中,该节点会有一个高亮标识。同时,可以提供一个“书签列表”,集中展示所有标记过的节点,方便一键跳转。这样,用户就可以放心探索所有可能性,因为最佳路径已被记录,随时可以返回。

7. 对话折叠(Collapse Chat)📄
鼠标滚轮使用率首次超越左键 🖱️💨
有时,AI 会生成大段的代码或报告。这些内容虽然有用,但会占据大量屏幕空间,在需要回顾上下文时,这种长内容会成为视觉障碍,导致频繁滚动。
需要一个简单的折叠功能:
- 自动折叠: 超过特定长度(如 20 行)的回答,可以默认只显示开头部分,并提供“...展开”选项。
- 手动折叠: 每条回答旁都应有“折叠/展开”的控件。同时提供“全部展开/折叠”的全局按钮。
这能让对话流的整体结构更清晰,用户可以更好地聚焦于当前关心的内容,提升梳理思路的效率。

8. 对话中切换模型(Switch Model)🔄
模型如衣服 👔👗
不同模型各有所长。有的擅长逻辑推理,适合编程;有的语言风格更佳,适合润色文案。
目前的流程是,切换模型需要复制上下文,打开新平台,再粘贴提问,过程烦琐且容易丢失上下文。
我希望能在同一对话中无缝切换模型:
在输入框附近提供一个模型选择菜单。比如,我可以用模型 A 分析数据,然后在同一对话中切换至模型 B,让它基于前文的分析结果撰写报告。聊天记录中也应清晰地标示出每条回复是由哪个模型生成的。这能让多个模型在一个连贯的工作流中协同工作。

9. 隐藏反馈按钮(Hide Feedback Features)🙈
没有闭环,因为没人点赞 👍❌
每条 AI 回复下的“点赞(👍)”和“反对(👎)”按钮,对多数用户而言,不仅无用,甚至是一种干扰。
- 使用率低: 用户的核心目标是解决问题,而非为厂商提供免费的数据标注。
- 容易误触: 在点击旁边的“复制”按钮时,很容易误触。
- 引发隐私担忧: 用户的对话可能包含敏感信息。误触“点赞”可能导致该对话被标记并提交至后台进行人工审核,这会带来不必要的安全焦虑。
优化建议:
- 在设置中提供一个开关,允许用户永久隐藏这些按钮。
- 至少将它们收纳进“更多”菜单,减少误触和视觉干扰。
- 或者重新考虑交互设计。“反对”按钮后可跟进具体的反馈问题,而“点赞”这种单向反馈的必要性值得商榷。
10. 导入导出标准(Import/Export Functionality)📤📥
聊天树是一颗居家盆栽 🌼
用户在某个平台上积累的大量对话,本质上是一种个人知识资产。但当用户想迁移到新平台或本地应用时,却发现这些数据被锁定,无法带走。
产品应具备标准化的导入导出功能:
- 提供完整的导出方案: 应支持导出为结构化文件(如 JSON),而不仅仅是纯文本。文件需包含完整的对话元数据,如时间、角色、分支结构等。
- 提供对应的导入功能: 用户可以使用导出的文件,在任何兼容该标准的客户端上恢复完整的对话历史。
数据的自由流动是用户真正拥有数据所有权的基础,这应当成为行业标准。
现实是,只能手动写各个平台导出文件的转换器,这也不是不行,但至少平台应该提供导出功能。

总结
总而言之,LLM 聊天工具的设计范式需要一次转变:从一个即时性的问答机器人,进化为一个可长期依赖、结构化、可管理、可移植的个人知识系统。 其核心是,将数据和工作流的控制权真正交还给深度用户。
AI 锐评 💭
希望产品经理们能看到这份清单 📜,如果看不到 👀❌,我建议你即刻使用 AI 编程工具开始构建应用吧 🚀!
附录
GitHub 开源: https://github.com/experdot/pointer [MIT]
后续文章:20 个追求极致体验的 AI 聊天软件功能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