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基础科学的停滞影响研究

首先,基础科学发展是否在变慢,甚至停滞?
上个世纪的科学迎来了极大的发展本世纪到现在为止,看起来是进步倒也不小。比图说人类基因组计划,首张黑洞照片,希格斯波色子,智能手机,alpha go,3d打印机等等。
但是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这些进步还是基于上个世纪的理论,有一些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余波。
所以根本,更基础科学上的革命(比如理论物理学),一个也没有。

物理学是一个破屋,我们时常能感受到冷风吹进来,可我们没有能力去修补它,因为我们不知道哪里出了毛病。
混沌,就是指未来的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这不影响在物理学方面,在各个领域我们都遇到了这种复杂性。
此外,除了人类自身的能力有限外,外界因素也会极大的影响科技进步发展,比如说:资本主义已经开始从科技的助燃剂逐渐变成科技根本进步的阻碍了。因为资本有时候是短视的。假设a投资了一项基础科学,过五十年看,他将改写人类的历史,但短时间只能烧钱。毫无疑问,这个项目根本撑不过五十年。
只有高组织度,高计划性,以及社会凝聚力强大的国家,甚至只有整个人类文明链接起来,构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有可能突破这个大过滤器,通往星辰大海的自由世界!(话倒是没错,只是可能过于绝对了哈哈)

然后,究竟是什么东西较大程度上限制了科技的发展?
抛开智子这种未经过检验的假设,有两种东西限制了基础科学的发展:人类寿命和能源。
首先说一说能源,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核电厂核电站,但是还是并没有完全掌握可控核聚变,一旦掌握了这个,人类就相当于获得了无限能量,就有能力实现之前想过但是局限于能源不足的想像,比如星际飞船等等。
但是

可控核聚变距离大面积商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许多关键的技术依旧无法走出实验室。

再来说一说人类寿命问题,其实之前就一直有这个疑问。就是说随着知识不断地积累爆炸,以后说不定会用几十年的时间紧紧去学习基础科学,如果人类寿命还是像现在一样大约70年,那么问题还是很大的。对于这种情况,脑接口或者数字生命才是人类未来必然的选择。至于为什么仍然需要人脑,这是因为在机器能够自己思考的功能实现之前,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可以融会贯通。
那么有人说:现在谁还记东西啊,不都是google一下嘛。
刻薄一点的说,要是真google就可以的话,人人都是科学家了,人人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状元了。
当然,除了这两个瓶颈之外可能还存在很多其他的瓶颈,只要有一个瓶颈突破了,人类社会就很可能发生指数级飞跃。

最后谈谈这种停滞能够带来哪些好处?
在一亩三分地看到一篇帖子,说是这种停滞有利于中国这样的产业结构。
贴个链接:
近几十年,基础科学的停滞,也许更有利于中国这种产业结构的发展

现在,从个人投资角度来看,与以前相互认识了解的同学校友合作,做国内新创科技企业的天使投资或A轮,可能是收益最大的。

posted @ 2021-05-13 04:14  EvanMeetTheWorld  阅读(207)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