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小屋

这是一个将艺术和工程融为一体的活计.

导航

leehom学习的启示

转自: <力宏周记>

    学会如何学习可说是最难的课题。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不一样,光是问问你的朋友他们如何准备考试,你就不难发现,完成同样一件事可以有多少种方式。要背东西的时候,有些同学会准备闪视卡,把题目写在一面、答案在另一面。有的人则偏好使用短暂记忆,在考试的前一晚拼命强记。又有的人在上考场前要吃一顿丰盛的早餐。当然还有一些人为求好的表现,在考试前一晚熬夜。每一个人都不尽相同。
    六岁的时候,我开始在Suzuki教学法下学习小提琴,这种教学法的创始人是Shiniki Suzuki博士。在这项教学法辅助下,儿童被指导如何快速学会曲子并准确演奏,最终则是把曲子都记住。Suzuki先生相信所有儿童都有天份,也是环境的产物。因此,只要后天适当的培育,任何小朋友都可以发掘自己的才能。Suzuki教学法一共有十本书,每年一本书的进度(在Suzuki教学法老师指导下),让儿童的天份逐次成熟。
    在小学的时候,我记得参与过大班课程和精修课,和其它十位小朋友穿西装、打领带,盛装演奏Suzuki初级课本里的Minuet in G (G调小步舞曲)。我们看起来就好像跟着母鸭的一群小鸭子。那是很可爱的,而小朋友的家长总是拍很多照片。我想,这给家长们一种安心的感觉,觉得他们没有在这些小提琴课上白花钱,因为他们至少还可以拍很多这些可爱相片。据我看来,这种大班课程是为家长们开的,而不是我们这些孩子!
    15岁的时候,我修完了Suzuki课程,并开始在Eastman音乐学院跟新老师学习。我的老师是Oliver Steiner,他的指导改变了我对成为一个音乐家的态度,他也改变了我整个学习的态度。我希望可以与你们分享和老师学习的那些经过。Steiner是世界最著名活跃的小提琴老师Dorothy DeLay的学生。虽然我不可能把每一堂音乐课以周记的方式记载,但可以和大家分享冲击我最深的一堂课,也让你们看看这位老师的脑袋是怎么运作的…
    那是在纽约罗却斯特一个美丽的秋季午后。树上的叶子几乎全都落光,色彩缤纷有如大自然的调色板。如同每周,我都从后院进入Steiner教授的家,很兴奋地想和他分享过去六天里我练习和学习的状况。然而,这个星期,当我走近老师家的时候,他却站在窗户旁,示意我保持安静。我的视线随着老师的食指方向看去,穿过草坪和院子里耙好的枯叶堆,来到一只小鹿身上。小鹿静静站着,漂亮的身躯披着干净的外衣。
    Steiner老师叫我去进屋里,我小心翼翼的走动,深怕打扰站在那里不动的小鹿。老师望出窗口,开心地看着他面前的小鹿,侧脸露出微笑说:「这些是最棒的小提琴课。」他指的是那只小鹿。
    「你看小鹿多么不费力的站着。牠很强壮,然而看起来却很放松,好像来一阵风就可以把牠吹走似的。」就在那个时候,小鹿好像听见老师说的话,它开始跳起舞来。那比较像是以绕小圈圈的方式蹦跳过草地,最后转变为自在而雄健的奔驰,带起小鹿消失在我们的眼前。牠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好像水晶杯里酡红的红酒。「就像你把小提琴顶在下巴的时候,必须有相同的放松。当你在拉帕格尼尼(Paganini)最难的曲段时,我必须能想象有一阵风吹来,把小提琴从你的手中吹走。」Steiner先生说得很对,到了今天,我深信看着小鹿跳舞是我一生中最珍贵难忘的小提琴课。那个星期的课程中,Steiner先生让我学会了生命中万物相通的道理。看似毫无关连的东西,其实有着相同的道理,只是在于我们如何去理解它而已。
    从这堂课开始,我重新使用Suzuki学习法,但这次我把它应用在学校课业上。我觉得很高兴,因为我把两种我从来不认为有共同之处的生活领域连接在一起!就如我说的,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不一样,但是,我学习过程的关键是我学会了重复的技巧。重复的技巧可分成两大种类:拍子(包括节奏)和技术困难。
    比方说,我习惯把新的小提琴曲从头到尾,完美无暇的拉一遍,但拍子用慢半拍。我每天会把拍子加快一些,直至速度达到我要求为止。这样,我就不会出错,只需要调整节拍的部份即可。其它时候,应付技术困难求就需要不同的方式。在拿到新曲谱后,我会先处理较难的部份,分段练习,有时候还会在谱上划线,区分感到奇怪和不符直觉的部份。最后,当这些艰难的段落都能掌握后,我才会加入其它部份。这两种方式各有多种变化,当在我背电影台词、学习流行乐舞步或学日文词组时都用得上。
    然而,有些时候我的脑袋不能这样运作,毕竟我们都不是机械。随着年纪逐渐增长,我试着去欣赏大自然和我们的周遭环境。在最不起眼的地方,我总能发觉一些最伟大、最深奥的知识。谁会知道我最棒的小提琴课竟是从一只小鹿身上学来的?从那时开始,我深觉我只需要打开自己的心做一个学生,因为我的四周就是良师。

posted on 2006-12-24 21:14  euclid  阅读(24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