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TEA
四、XXTEA加密算法
“微型加密算法(TEA)及其相关变种(XTEA,Block TEA,XXTEA)都是分组加密算法,它们很容易被描述,实现也很简单(典型的几行代码)。
TEA 算法最初是由剑桥计算机实验室的 David Wheeler 和 Roger Needham 在 1994 年设计的。该算法使用 128 位的密钥为 64 位的信息块进行加密,它需要进行 64 轮迭代。该算法使用了一个神秘常数δ作为倍数,它来源于黄金比率,以保证每一轮加密都不相同。但δ的精确值似乎并不重要,这里 TEA 把它定义为 δ=「(√5 - 1)231」(也就是程序中的 0×9E3779B9 )。”
TEA系列算法典型特征是采用密钥调度常数0x9e3779b9
XXTEA是其最新的变种,于1998年提出。目前还没有人找到对其进行攻击的方法,是对前面一些变种的改进。XXTEA 算法很安全,而且非常快速,非常适合应用于 Web 开发中。
下面是作者给出的该算法的C实现:
#include <stdint.h> /* take 64 bits of data in v[0] and v[1] and 128 bits of key[0] - key[3] */ void encipher(unsigned int num_rounds, uint32_t v[2], uint32_t const key[4]) { unsigned int i; uint32_t v0=v[0], v1=v[1], sum=0, delta=0x9E3779B9; for (i=0; i < num_rounds; i++) { v0 += (((v1 << 4) ^ (v1 >> 5)) + v1) ^ (sum + key[sum & 3]); sum += delta; v1 += (((v0 << 4) ^ (v0 >> 5)) + v0) ^ (sum + key[(sum>>11) & 3]); } v[0]=v0; v[1]=v1; } void decipher(unsigned int num_rounds, uint32_t v[2], uint32_t const key[4]) { unsigned int i; uint32_t v0=v[0], v1=v[1], delta=0x9E3779B9, sum=delta*num_rounds; for (i=0; i < num_rounds; i++) { v1 -= (((v0 << 4) ^ (v0 >> 5)) + v0) ^ (sum + key[(sum>>11) & 3]); sum -= delta; v0 -= (((v1 << 4) ^ (v1 >> 5)) + v1) ^ (sum + key[sum & 3]); } v[0]=v0; v[1]=v1; }
wikipedia解释:
-
v is the n word data vector
-
k is the 4 word key
-
n is negative for decoding
-
if n is zero result is 1 and no coding or decoding takes place, otherwise the result is zero
-
assumes 32 bit ‘long’ and same endian coding and decoding
word在这里不是一个单位,大概是要翻译成“组”之类的词,其实就是后面说的一个32bit的long类型。XXTEA的计算是空间相关的,也就是说,在一个组元中,4个字节是不能断章取义的,即密文的一部分,并不能还原成明文的一部分。所以,当数据不能被4个字节整除时,要做好字节的填充和对其等辅助工作。
最核心的是要明白:XXTEA算法使用128bit的密钥对以32bit为单位的信息块进行加密。
long btea(long* v, long n, long* k)
v是要加密的组元的起始地址,以32bit为单位,这里用long来实现。
n是要加密的组元个数,正数是加密,负数是解密。
k是密钥的起始地址,长度为4个组元,4*32=128bit。
返回值为0或1(对应n=0,没有计算)。
加密的结果会直接写回到v中。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