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知识(七)——网络通信应用过程、网络协议概述:物理层、连接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详解
一.协议
定义:通用约定的规则即协议。
eg:摩尔斯码(Morse Code),使用短信号和长信号的组合,来代表不同的英文字母。
SOS(***---***, *代表短信号,-代表长信号)。这样"***= S, ---=O"就是摩尔斯码规定的协议。
我们规定“SOS=求救”这个协议存在在脑海里。所以"***---***=SOS=求救"是一个由两个协议组成的分层通信系统。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也要遵循不同层次的协议,来实现计算机的通信。】
二.物理层
所谓的物理层,是指光纤、电缆或者电磁波等真实存在的物理媒介。
这些媒介可以传送物理信号,比如亮度、电压或者振幅。
对于数字应用来说,我们只需要两种物理信号来分别表示0和1,比如用【高电压表示1,低电压表示0,就构成了简单的物理层协议】。
针对某种媒介,电脑可以有相应的接口,用来接收物理信号,并解读成为0/1序列。
【***物理层负责把两台计算机连起来,然后在计算机之间通过高低电频来传送0,1这样的电信号。***】
三.连接层(数据链路层)
在连接层,信息以帧(frame)为单位传输。所谓的帧,是一段有限的0/1序列。连接层协议的功能就是识别0/1序列中所包含的帧。
比如说,根据一定的0/1组合识别出帧的起始和结束。
在帧中,有收信地址(Source, SRC)和送信地址(Destination, DST),还有能够探测错误的校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
当然,帧中最重要的最重要是所要传输的数据 (payload)。
这些数据往往符合更高层协议,供网络的上层使用。
与数据相配套,帧中也有数据的类型(Type)信息。
连接层协议不关心数据中到底包含什么。
帧就像是一个信封,把数据包裹起来。
【以太网(Ethernet)和WiFi是现在最常见的连接层协议】。
【以太网协议规定,一组电信号构成一个数据包,我们把这个数据包称之为帧。】
通过连接层协议,我们可以建立【连接层联通服务,局域的以太网或者WiFi局域网】,并让位于同一局域网络中的两台计算机通信。
MAC 地址:
连入网络的每一个计算机都会有网卡接口,每一个网卡都会有一个唯一的地址,这个地址就叫做 MAC 地址。
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就是通过 MAC 地址来唯一寻找、传送的。
MAC地址 由 48 个字节所构成,在网卡生产时就被唯一标识了。
四.网络层
【不同局域网间的通信,需要通过网络层。】
网络层需要的功能:
1. 能从物理层上在两个网络的接收和发送0/1序列。
2. 能同时理解(WIFI、以太网)两种网络的帧格式。
路由器(router)就是为此而产生的“翻译”。
一个路由器有多个网卡(NIC,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每个NIC可以接入多个网络,并理解相应的连接层协议。
【一般IP地址标识一个局域网、网络层IP协议(网络部分+主机部分),还会在连接层的传输的数据,加上数据出发地址和最终到达地址】
3.DNS服务器:用于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
五.传输层
上面的三层协议让不同的计算机之间可以通信。但计算机中实际上有许多个进程,每个进程都可能有通信的需求。
【也就是说,传输层的功能就是建立端口到端口的通信。相比网络层的功能是建立主机到主机的通信。】
传输层协议,比如【TCP和UDP】,使用端口号(port number)来识别(某个进程)。
六.应用层
通过上面的几层协议,我们已经可以在任意两个人(进程)之间进行通信。
然而,每个进程可能有不同的行业规范,如浏览器、邮件、文件传输都有自己具体的协议规范。
应用层的协议包括用于【Web浏览的HTTP协议,用于传输文件的FTP协议,用于Email的IMAP等等】。
7.整体过程总结
某端口进程发送数据:
计算机A浏览器(某一进程端口)发送数据【应用层(http、ftp)】——>传输层(tcp、udp)
——>网络层(ip)——>连接层(wifi、以太网)——>物理层(高低电压信号等物理协议)
某端口进程接收数据:
物理层——>连接层——>网络层——>传输层——>计算机B浏览器(某一进程端口)接收数据【应用层】
参考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dengyibing/p/5563082.html;
参考链接: https://blog.csdn.net/qq_39331713/article/details/88171730;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