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初出茅庐
初出茅庐
Pass项目被大家接受的一个主要原因:提供了一种名叫“应用托管”的能力。
比如:租一批AWS或者OpenStack的虚拟机,然后像以前管理物理服务器那样,用脚本或者手工的方式在这些机器上部署应用。
【可能问题:云端虚拟机和本地环境不一致】
之前的Paas项目,客户都得为每种语言、每种框架,甚至每个应用去维护一个打好的包。【虽然能打包部署,但为应用打包的过程是一波三折的】
后面docker与Cloud Foundry大部分原理是一样的,但唯一特殊的就是:镜像【从0到1的突破】
这个压缩包【可以理解为一个模板】包含了完整的操作系统文件和目录【但不包含系统内核】,也就是包含了这个应用运行所需要的所有依赖,所以你可以先用这个压缩包在本地进行开发和测试,完成之后,再把这个压缩包上传到云端运行。
解决了最为关键的问题:本地环境与云端环境保持高度一致。
但:虽然解决了应用打包问题(环境一致),没有解决大规模部署的问题。
就有了Swarm等容器云平台的Paas项目了。
精华摘要
#1 你应该用你的模板去快速的批量生产,而不是按照这个模板再‘创造’一个一样的模板
#2 如果应用需要特定的内核,那么只能用虚拟机,不能用常规的linux容器
人生的路还很长,继续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