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构造题是真的恶心,纯IQ测试,非要这么考直接让大伙去做IQ测试不就好了为啥还要让人学算法呢,做的心烦 考虑\(A\)中的每个\(1\),他在\(B\)中一定会恰好出现\(n\)次,于是可以得到\(A\)中\(1\)的个数,为\(\frac{\sum_{i=1}^nc_i}{n}\) 此时我们其实已经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8-05 16:30 最爱丁珰 阅读(14) 评论(0) 推荐(0)
摘要: 看官方题解一就好了 虽然这个看起来跟位运算毫无关系,但是看到了\(30\)我们还是往位运算方面想。目前就是要确定\(x\)的第\(i\)位是否为\(1\),减掉之前已经确定了的数不难搞出来 这是官方题解二,我觉得毫无逻辑,没啥意思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8-05 15:05 最爱丁珰 阅读(28) 评论(0) 推荐(0)
摘要: 不难发现题目要求构造的树是一颗二叉搜索树,于是考虑在升序排列上构造 考虑谁作为树根,不难发现这个过程很像区间DP,设当前枚举的树根为\(l\),我们只要能够\(O(1)\)计算\([1,l-1]\)和\([l+1,n]\)中间的贡献就可以转移了 当然还要消除后效性,于是考虑分配花费。不难想到类似树上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8-05 14:22 最爱丁珰 阅读(6) 评论(0) 推荐(0)
摘要: 引理一:最小覆盖矩形的所有边上都有点,而且所有边都有凸包上的点,并且这条边上如果有多个点,那么这条边也是凸包的边 引理二:矩形的某一条边与凸包的某一条边共线 证明:反证。如果最小覆盖矩形没有边与凸包的边共线,那么根据引理一,矩形的每条边上有且仅有一个凸包上的点,如下图 四个红色的点是凸包上的点 注意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8-05 09:32 最爱丁珰 阅读(49) 评论(0) 推荐(0)
摘要: 其实凸包直径就是平面最远点对,证明见视频5:00 具体过程检OI-wiki(当然视频的证明方法更详细,利用了对踵点的概念),用双指针维护\(j\)的原因也可以看视频 注意这里枚举边,不能枚举点,因为凸包上,对于一条固定的边,按某个方向遍历点,则点到边的距离先增后减,而对于某一个固定的点,按某个方向遍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8-05 08:13 最爱丁珰 阅读(19) 评论(0)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