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国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多用;使人民珍惜生命,不作长距离的迁移;虽有船只车辆,却没必要去乘坐;虽有兵器武备,却没必要去布阵打战。使天下回复到人民都结绳纪事的远古状态之中。让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满意于他们的平凡生活。国与国之间相互望得见,鸡犬之声相互听得见,而人民从生到死,也互不往来。

【评析】
      本章描画了老子心目中理想的社会景象,并略举了几项使社会趋于这种理想状态的措施要略。
        老子的理想社会是蚂蚁与蜜蜂式的社会形态及其"窝际关系"到人间社会的社会形态及其国际关系的照搬。他的不鼓励社会分工而普遍均衡的"玄同"人流在经历一番善下的静定演变之后,只能成为一个个散布于山川原野的小"湖泊"。这些由人组成的"小湖泊"就是他的寡民小国。这是老子立绝对孤立的道体为典范,并主张不作必要的分工合作以及人为的笼合搭建而使社会缺乏一个大一统的系统所必需的长程联系的前提上的自然趋归。    与老子所大力崇尚的具有无限秩序化生能动性的混沌态相比,这样的寡民小国状态只能说是一种热力学平衡态。这样的热力学平衡态所耗散的资源是最少的〈就社会而言,除了维持个体生命的生存必需,维护社会的整体运转的资源消耗几近于零〉,这与老子的俭﹑啬原则很相合。但俭则俭矣,能否让人们感到甘﹑美﹑安﹑乐却很成问题。         为了能使社会趋于他所认定的理想状态,老子略举了几个基本的措施要略:(1)减少组织容量,只在较少的人民的基础上组建较小的邦国;(2)抛弃工具、文化;(3)减少交往。从系统演化的角度看,如果人类社会的这几个要素都如老子所愿的那样逆转,那么,其结果的确会成为老子所希望的寡民小国。但是,很显然,这几个要素中没有哪一个会真正自然地发生如老子所希望的那种逆转。这就决定了老子的理想社会的乌托邦性。    现在看来,既使是在老子所生活的时代,这个东由浩渺大海,北由翰海沙漠,西、南由崇山峻岭所围护的地球之一方,业已日趋融合而成为一个广大的"中华湖"。除非有更大的疆域让它分流,老子所设想的小湖小泊已日渐不能孤立独存。当这个"中华湖"进一步紧致组合而成为一个东方巨人的时候,她曾因儒家的教化而筋骨强健,也曾因儒家的过分成功而僵化老大;她会因道家的充分参预而轻盈灵动,也会因不切实际的分散幻想而动乱频仍。她的现实选择是以儒家构建的强健筋骨去进修道家的"为无为"之道,也许只能把适当的联邦分权以及必要的人口控制来作为小国寡民的近似模拟。所以,当她挨过了历史的风霜依然倔强屹立的时候,我们祝愿她将会变得丰盈绰约,变得雍容大度,变得宽宏祥和。

posted on 2007-09-04 18:56  代码泪  阅读(15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