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鸡汤
为什么鸡汤“毒”?
首先是鸡汤的定义:心灵鸡汤是带有精神安慰作用、具有动机强化(励志)作用,内容是对世界较为乐观的认识或者行动指向的文段。其次是鸡汤的特点:偷换概念,幸存者偏差。鸡汤真正的用处:在人们明知该去做什么,却下不去绝心时,它给予人们认同感。
为什么鸡汤毒?鸡汤从不是成功学,它无法告诉你怎么成功。它总是把部分成功的人的案例搬出来,再用一个不恰当却又不宜反驳的比喻,包装成成功学。
首先要谈到的是幸存者偏差,幸存者偏差很常见。如果你去优酷大众采访使用视频平台比例,优酷比例肯定会客观放大。
有时候一些经历过抗日战争时期的老爷爷老奶奶,会说,其实日本人当初也没那么坏,你会发现这样么言论很多。那么为什么?很明显,死去的人无法说话。只有不那么坏的日军统领下,他们才能活下来。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他们只看到了其中一面,却以为是全部。再举个极端例子,没有来到的请举手。
然后是偷换概念,我们总是或多或少的看到一些比喻。就像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就为了开了一扇窗。又或者人生就像马拉松。当然,这些偷换概念本意不是坏的,可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它总是先比喻,然后通过证明比喻,来说他的结论是对的。说实话,在辩论比赛中,这常用,无论是诡辩,还是诱导对手跑题。当然关于偷换概念的详细解答,还是百度见。
通过这两个特点,我们可以联想到很多鸡汤文:一个人少了个胳膊,却成了摔跤高手。那些很多成功的人,有个什么特点(幸存者偏差)。只要努力,无论家境如何,都能成功。又举例比尔盖茨、乔布斯退学,金子在哪都能发光。从一种心理慰藉来说,他是合格的。他观点多变,找到符合你所期望的,就能给予你认同感。就像你搞砸了什么,它在那里安慰你没事的。没事么?当然有事,可抚慰是他存在的意义,他的本职工作也做的很出色。
可现在他被众多人当做成功学,很多鸡汤也开始迎合大众,把自己和成功学混在了一起。让人难以分辨。其实这也是大势所趋,在节奏逐渐加快的当代社会,很多人不免会出现知识焦虑与恐慌。咪蒙靠售卖焦虑来赚钱,成功学靠缓解焦虑来赚钱。在机场,卖的最多的,是成功学。可是这些成功学多数是披了一张皮的鸡汤。
他从一个慰藉,变成了成功学后,成为了那些人的精神指引,这才毒了起来。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多少人因为乔布斯,比尔盖茨,而觉得退学没什么大不了,反正都能成功。每次看到这个,我就就会想到比例。退学的那么多,成功的渺渺无几,可是高学历的,成功几率又是多大?
鸡汤总是拿一个百里挑一的成功底层人和上层人中的败类比,然后证得努力最重要,太荒谬了,更荒谬的是多少人信了?我看很多普通人问我如何成功,摆脱,起点不一样,他的成功与你何干?我们要做的是在自己所处位置前进,好高骛远,就是一个空谈理想的傻子。成功是多因素的,钱,权,圈,才,貌。均有权重。可以说一个人是否成功是看他的数学期望,每个方面的程度X权重相加后才是你的价值。
其实鸡汤跟游戏,有些类似,出发点是好的,却被滥用,反客为主。很多人玩游戏谈着娱乐,可能最初的确是娱乐。可是后来游戏里的周签到任务,充值多少送什么,到了这一步,是你玩游戏还是游戏玩你。到了游戏影响生活,大量占用时间时。别人劝诫你,你反驳我只是在娱乐而已。
就像王者荣耀,多少活动任务等着你去做?这些任务的价值除以时间,真的不值得一提,做个几小时兼职就比的上一周的任务甚至更多。这些用蝇头小利捆住一个人时间的手法,低劣却有效。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然要立足兴替之外;以人为鉴,可知得失,然不可囿于得失之中;执古之道,以御今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持经达权,运而不穷,唯变所适,止而有分。
最后两句是周易的话。唯变所适,是说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不固于一隅、不囿于方法的解决问题,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变化应对。止而有分,是说虽然要,不固于一隅、不囿于方法的解决问题,但要秉承正道(此处正道不是褒义词,也不是也不是贬义词,是中性词)、中道,以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