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价值观

问:该不该拉黑名单?我从不拉黑人。因为我要保持一个兼听则明的状态,避免自己对某一纬度出现认知空缺,所谓“神经病人思维广”,有些清奇的思维有助于激发我的灵感和建构多元价值观,我记得哪个大佬说过“互联网时代之所以标签话,圈地自嗨严重,就是因为拉黑,让你只和让自己舒服的人一起玩”,“人民群众内部矛盾”,我认为这样对个人世界观的构建完整很不好,所以我尽量不拉黑人。


沈哥答:你不是不说人话,你只是逻辑能力差,但又喜欢让自己显得很有逻辑而已。主要原因是对自己的认识不足,缺乏诚恳的自我审视。

至于所谓的 “因为我要保持一个兼听则明的状态,避免自己对某一纬度出现认知空缺。所谓神经病人思维广,有些清奇的思维有助于激发我的灵感和建构多元价值观”, 我想说的是,不是什么意见都听就叫兼听的,也不是什么意见都听,就会“明”的。兼听,也是有选择性的,而不是什么垃圾都往耳朵里塞。例如一帮物理学家在一起探讨黑洞问题,这个时候放进去几个挑大粪的、捡垃圾的表达意见,那就要屏蔽掉这几位的意见。如果连他们的意见也兼听,那么得到的一定不是明,因为知识与认识的鸿沟在那里。再例如我跟我的员工讨论定向拍卖的战术,这个时候如果你进来参与讨论,我立刻就会把你请出去,因为我们之间有专业认知的鸿沟,你的意见除了能给我添乱,别无所用。如果我连你的意见也兼听,我得到的也不是“明”,而是赔钱。

多元的价值观不是通过“清奇的思维”去建立的,它需要高超的信息筛选能力、高密度的知识储备、强大的思辨能力、正确的三观综合培养起来的,想用“清奇的思维”去激发灵感构建多元价值观,无异于缘木求鱼,最终只能得到一个奇葩的价值观。

自己提出这个问题,又自己回答这个问题,并强调自己不拉黑人,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这属于“隐性自恋者”。隐性自恋者的特点是,表面喜欢表达自己的包容性,实际上内心认为自己是孤独的,他们做事情时无时无刻不在证明“我很特别”、“我独醒”,这种表达越强,自恋程度越深。

posted @ 2025-07-07 15:17  逆向寻安  阅读(3)  评论(1)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