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智能体系统设计:5种编排模式解决复杂AI任务
当你有一个由研究员、文案、数据分析师和质检员组成的团队时,如果没有合理的协调机制,再优秀的个体也可能产生冲突的结论、停滞的流程,或者解决错误的问题。AI智能体同样如此。
随着系统从单体模型向多智能体架构演进,编排成为核心技术能力。仅仅拥有强大的智能体远远不够,关键在于让它们有效协作。编排本质上是设计智能体间的通信协议、工作流程和决策机制,使整个系统能够处理故障、协同工作,完成单一智能体无法胜任的复杂任务。
我们这里分析5种主流的智能体编排模式,每种都有其适用场景和技术特点。
顺序编排:流水线式处理
最直观的协作方式就是让智能体按固定顺序依次处理任务。前一个智能体的输出作为后一个智能体的输入,形成清晰的数据流管道。
报告生成系统是典型案例:数据收集智能体获取原始信息,格式化智能体进行结构整理,分析智能体提取关键洞察,优化智能体改进表达质量,最后由交付智能体生成最终输出。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输入输出规范。
这种模式的优势是逻辑清晰、调试简单,但灵活性有限,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整个流程。
https://avoid.overfit.cn/post/5632bad4403e42948eb3607815e953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