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用好 AI 了吗?带你看懂「持续 AI 成熟度模型」,测测自己在哪一层!
大家好,这里是架构资源栈!点击上方关注,添加“星标”,一起学习大厂前沿架构!
关注、发送C1即可获取JetBrains全家桶激活工具和码!
持续 AI 成熟度模型:你站在哪个阶段?

在开发圈子里,大家经常聊到 AI 能力到底用得怎么样。有的人觉得自己已经玩得很 6 了,但一对照成熟度模型,才发现其实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这里就有个有意思的概念:持续 AI 成熟度模型(Continuous AI Maturity Model)。它不仅能帮个人开发者定位自己当前的水平,也能让团队清晰地看到如何一步步走向更高效的 AI 使用方式。
什么是「持续 AI 成熟度模型」?
在软件工程里,「成熟度模型」并不新鲜。它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家梳理清楚:从零散尝试到深度融入工作流,AI 的应用会经历怎样的阶段。
持续 AI 成熟度模型正是这样一个框架,它把开发者的 AI 使用分为 3 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优势,也有局限。
Level 1 —— 手动调用 AI
这是最常见的一层:遇到问题时,把代码、报错复制粘贴到 ChatGPT 或其他工具里,获取答案、函数或修复建议。
优势:节省时间,快速过坑。
局限:依赖人主动提问,无法复用,效率提升有限。
典型场景:
- 临时让 AI 写个测试用例
- 忘了正则写法,临时问一下
- 把报错贴进去,让 AI 给修复建议
Level 2 —— 工作流自动化
在这一层,AI 不再是“临时助手”,而是融入到日常开发流程里,接管一些重复性操作。
优势:一致性高,团队所有人都能受益。
局限:仍然需要人工监督,防止低级错误。
典型场景:
- PR 里自动补齐缺失文档
- 提交代码时自动生成单测
- 分支合并后自动更新任务单
- AI 在代码审查里提示小问题
Level 3 —— 全自动零干预
这一层里,AI 已经能完成一些流程的端到端闭环,几乎不需要人工参与。
优势:规模化,无人值守也能跑。
局限:只适用于低风险、范围可控的任务。
典型场景:
- 测试通过后自动合并依赖更新
- 自动维护 changelog
- 自动关闭长期无响应 issue,并给出标准回复
为什么要关注这个模型?
原因很简单:不同团队和开发者所处的位置不一样。有人还在 Level 1,有人在摸索 Level 2,极少数才敢尝试 Level 3。
这个模型提供了一个「共同语言」,让我们知道:
- 我现在在哪一层?
- 下一步要往哪里走?
- 怎么在不冒险的情况下提高效率?
如何逐级进化?
从 1 到 3 不是一蹴而就的,关键在于渐进。
- Level 1:先熟悉 AI 的风格和习惯,学会看懂它的输出,找到它适合解决的问题类型。
- Level 2:把频繁出现的需求抽象成规则,固定下来。例如写文档、生成测试、格式化代码等。
- Level 3:建立在 Level 2 的积累之上,当你的「干预率」逐步下降时,才适合让 AI 完全接手某些低风险流程。
举个例子:有开发者一开始每次都得提醒 AI 用 GitHub CLI 写 issue,后来把这条规则固化到配置文件里,久而久之 AI 就能持续按要求执行,而不是靠人一遍遍重复。
小D的思考
很多人自以为已经是 Level 2 或 3,其实更多时候还停留在 Level 1:问一问、试一试,效率提升但不稳定。
但这没关系,成熟度模型的意义并不是「卷到顶层」,而是帮我们认清自己现在的位置,避免过度吹嘘,同时看清下一个可以改进的方向。
持续 AI 成熟度模型,不是终点站,而是一个动态过程:
👉 你不断学习如何和 AI 合作,AI 也逐步适应你的风格和习惯。
喜欢就奖励一个“👍”和“在看”呗~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