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

典型协议

  应用层 常见协议 HTTP、FTP、NFS、SSH、TELNET协议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互联网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

    FTP文本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

  传输层 常见协议 TCP/UDP协议

    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UDP用户数据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是OSI参考模型中一种无链接的传输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

  网络层 常见协议 IP协议、ICMP协议、IGMP协议

    IP协议是因特网互联协议(Internet Protocol)

    ICMP协议是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它是TCP/IP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

    IGMP协议是Internet组管理协议(Internet Group Messagement Protocol),是因特网协议族中的一个组播协议。该协议运行在主机和组播路由器之间。

  网络接口层 常见协议 ARP协议、RARP协议、以太网帧协议

    ARP协议是正向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通过已知的IP,寻找对应主机的MAC地址。

    以太网协议,根据mac地址,完成数据包传输。

    RARP协议是反向地址转换协议,通过MAC地址确定IP地址。

 

分层模型结构

网络传输流程

  数据没有封装之前,是不能在网络中传递

  数据-->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

 

传输流程

 

 封装流程

 

以太网帧格式

 

 

 

ARP数据帧格式

 

 

IP数据包格式

  TTL(Time To Live):设置数据包在路由节点中的跳转上限。每经过一个路由节点,该值-1,当值为0的路由,有义务将该数据包丢弃。

  源IP:32位,4字节。目的IP:32位,4字节。

  IP地址:可以在网络环境中,唯一标识一台主机。

  端口号:可以在网络的一台主机上,唯一标识一个进程。

  IP地址+端口号:可以在网络环境中,唯一标识一个进程。

 

IP数据段

 

 UDP:

  16位:源端口号

  16位:目的端口号

TCP:  

  16位:源端口号

  16位:目的端口号

  32位序号

  32位确认序号

  6位个标识符

  16位窗口大小

 

C/S(client-server)与B/S(browser-server)优缺点

 

posted on 2020-12-04 10:06  DavidLiuMax  阅读(7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