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自己,你能行[大学三年级]



[文摘]
三年级的学习


进入大学三年级的学习,基本上专业基础课程就结束了,大量的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成为了学习的重点。其中包括,Java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原理与汇编、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模式识别、大规模可编程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等课程。


模式识别这一学科可谓是计算理论的应用经典,其中不乏深奥的数学推导,主要用到的数学理论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个学科是计算机工程应用方向非常重要的分支之一,人脸识别技术,球体轨迹问题等经典的应用都以模式识别为理论基础。我的老师北京工业大学孙亮教授经常这样戏称模式识别:“何谓模式识别?就是帅哥美女论!帅哥有帅哥的特征,美女有美女的特色,两者的分立点便是模式的不同。


关于计算机原理与汇编、微机接口等课程我也要澄清一下一个观点。每一个人(包括非计算机专业),掌握诸如简单的程序设计理论的计算机技术都比较容易,但计算机专业的优势是:我们掌握许多其他专业并不"深究"的东西,计算机原理、体系结构、接口技术等便是。而作为研究计算机科学的人,不能够深入的理解计算机系统结构,在今后的发展中也必将受制约。


关于课余活动与实践——如何去更好的帮助别人


在正常的课程学习之外,大学三年级作的比较有意义的事情要算是参加了微软创新杯比赛和组建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组织了。


微软创新杯是微软公司举行的全球性程序设计大赛,每年全国都有几百只队伍参加比赛。今年我也凑了个热闹去参加比赛,收获颇丰。首先我们选择的是基于.NET技术的支持二次开发的网上交易平台,但是由于非典的原因,我们的项目最后只剩下两个人实际操作。而且项目时间非常紧迫,从我们排除万难准备仍然参加比赛之日开始,到项目提交,仅仅8天的时间。而前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分别深入的学习C#与ASP.NET。一个人在湖南,我自己在北京,我们每天就通过邮件和MSN联系,这大概也不能算是结对编程方法了,毕竟两个人没有实际的坐在一起……项目完成了,8天之内我们不但完成了整个系统,更完成了中英文对照文档24个。最后的比赛却在学校里面就被淘汰了,原因不便在这里公开,不过可以透露的是不完全是技术的原因……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就应当做到最大的影响力,把你的经验、体会通过各种方式介绍给你相识与不相识的朋友,这样才让你掌握的知识发挥了最大的价值。


事实证明,效果是显著的,我不需要做任何的吹嘘,就请大家到我们的技术社区做客吧http://www.cstc.net.cn。在这里不得不感谢一同和我走过最困难时刻的每一位兄弟姐妹 。是你们的无私奉献造就了一个网上学习交流的天空。真诚的感谢你们的贡献。

关于做学生干部

大学阶段先是做班长,半年后开始做学习部部长,副部长。持续的时间大概从大学一年级下学期一直到三年级上学期为止。在这个阶段给与我的最大感受是很多的同学在学习上需要帮助,但我的能力是有限的,学习计算机科学大学前我并没有基础,需要投入最大的力量来提高自己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别人,所以从二年级开始我便将主要的精力转到帮助计算机系的学生进步,并在帮助他们的同时自己不断的努力学习扎实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功底。最后选择了为学院的科技活动作一些贡献,组织了一些程序设计比赛并参与到其中,后来便创建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网来帮助更多的计算机爱好者。实际上创建这样一个社区虽然很多人在上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帮助,但是我自己的受益丝毫不小于任何一个受益者,从他们身上学习理论,技术,使得我们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昨天,我的大学学习[4]

收获的季节[大学四年级]

四年级的课程学习

四年级的学习仍然是紧张的,大学四年级的我们和其他很多学校不太一样,仍然有很多课程需要学习。而这些课程往往是很重要的 。主要有: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控制、嵌入式系统技术等等。而在这里特别要提醒很多同龄人注意的就是大学四年级的理论课学习。有些人认为到了大学四年级赶快找一份工作就算了,考研的忙着考研,都无暇顾及课程的学习。有些学校甚至从大学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开始就像放风筝一样把学生放出去,到处找工作。试想这样,完全是和大学本科四年的课程设置学习不符的。包括我们学校在内的一些学校之所以在大学四年级还安排很多课程学习并非没有道理,正是因为我们在前三年的课程学习中打下了足够的基础,才有能力继续学习后续的课程,所以学校才把一些难度比较大的科目放在大学四年级学习,而如果这个时候不投入足够的精力学习这些课程,就很可能浪费了本科学习最重要的内容之中的一部分。例如上面提到的三门课程,在整个的计算机科学学科建设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嵌入式技术是我最感兴趣的一块,在课程学习中,我们分析了大量的嵌入式软件源代码,印象最深刻的是uc/OS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源代码。另外就是ucLinux,在看到老师拿着一个很灵巧的设备上跑着他自己移植的Linux系统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表示出了无限的兴起。然而我更喜欢NetBSD嵌入式系统。在于它优秀的跨硬件平台性能,你无须对核心代码做太多的改动,就可以从一个平台移植到另一个平台之上。看到小到手表上,大到服务器,专用计算机上都运行着NetBSD系统的时候,你也会和我一样喜爱它,并立志在这个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至于嵌入式技术的重要性我认为无需论述,在未来的计算机技术发展中,嵌入式技术将作为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分支,主要表现在各种设备的嵌入式系统与应用程序的开发与应用,例如洗衣机上的嵌入式固件,飞机上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等等。另外值得特别说明的就是移动应用系统与其程序的开发,必将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主流之一。


关于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学习我认为大家应当和计算机原理,微机接口等课程结合在一起学习,构成一个对完整的计算机体系的理解,即使你做程序员,对于计算机体系的深入理解也会使你更好的操纵计算机,使你的程序设计思想更上一层楼。


计算机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每当你在一次看到计算机的时候,你都感觉自己能够比昨天控制它多一点点。本着这种思想去学习计算机控制,并试图这样做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工程性课程的理论学习往往收获不是最大的时候,在课程结束后,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是控制步进电机,使我对理论的学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收获的季节


第一篇文章“计算机科学数学理论浅谈”,随后又发表了6篇左右《程序员》杂志社,电子工业出版社邀请我做《Visual Studio Magazine中文精华合集》一书的翻译工作

临近毕业的日子大家都很清闲,看看电视,打打牌。我却又给自己安排了一个很大的挑战,与国内一名知名译者张晓坤先生一同开始翻译《Agile & Iterative Development》一书,据说这本书是敏捷开发领域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于是不敢怠慢,工作安排是每天14小时的翻译,最后总算对读者有一个负责任的交待……

关于毕业设计

我的课题是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一个子课题“基于ArcSDE的Web要素服务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在导师喻国宝先生和学科部主任廖湖声先生的教导下,对空间数据库技术和面向对象理论有了一个深入的学习。我的毕业设计课题在我即将上研究生的那个课题组进行,过程是艰苦的,每天早8点到晚11点,除了吃饭时间都泡在了实验室,周末也很少休息,当然,这个阶段的收获也是很多的……


教训便是在这个阶段的课题研究过程中,一定不要三心二意,否则很可能课题不能按时完成。很多同学在这个阶段都忙着工作,最后毕业设计就从网上买一份现成的敷衍,实际上这半年的光阴是本科难得集中学习和研究的时间,浪费了确实可惜……再谈谈我自己的经历,2004年4月份,微软邀请全球的MVP到西雅图参加MVP全球峰会,由于处在毕业设计课题研究的初始阶段,很紧张,所以我毅然放弃了去美国3天学习交流的机会。它保证了我在课题准备阶段投入足够的精力,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认为是正确的选择。虽然组织微软MVP校园技术教育大会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机会,对我自己也是一个提高,但是组织一个一整天,24场讲座的会议需要做的工作不计其数,而正好赶上我的毕业设计。如果这个会议在别的一个时间段,可能影响就不是很大,但是不应当占用毕业设计紧张的学习时间,虽然我抓紧了其他的几乎一切的时间,但是对毕业设计的进度还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最后的工作没有能够按照要求全部完成。教训是刻骨的,在研究生的学习阶段便要投入120%的精力刻苦的钻研。
posted @ 2007-11-22 10:07  我家的木子  阅读(499)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