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第一次作业

软件有很多种,如工具类软件、游戏类软件、系统类软件,它们的运行方式也各种各样,如以单机方式运行、以网站方式运行或者以APP方式运行在手机端等,请选取三种软件,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

  • 这些软件的开发者是怎么说服你(陌生人)成为他们的用户的?他们的目标都是盈利么?他们的目标都是赚取用户的现金么?还是别的?
  • 这些软件是如何到你手里的(邮购,下载,互相拷贝……)
  • 这些软件是如何处理Bug 的?又是如何更新新版本的?
  • 同一类型的软件之间是如何竞争的? 这一类软件的发展趋势如何?
  • 列举你在使用上述软件时观察到的“特殊”现象,它们和硬件有什么不同?这些能说明软件的某些本质特性么?
  • 此类软件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 你个人第一次用此类软件是什么时候,你当时是什么状态,有什么期望,当时的软件是如何得到的(买的正版,盗版,下载?)
  • 你是如何学会用这软件的?它给你什么好处,坏处?
  • 你现在还用它么,或者是同类软件的不同品牌,为何?
  • 这种软件再过10年,20年还会存在么,为什么?

-------------------------------------------------------------------------------------

 注:以下内容仅为个人看法,如有不恰当的言论,请指出,我会虚心接受并修改~

-------------------------------------------------------------------------------------

这里就不一条条回答了,写在一起吧。

一、工具类软件

目前大多数人使用手机的时间远远大于电脑,所以我们说说手机应用。工具类软件有很多,比如计算器、便签、笔记、天气、词典、日历、课表等生活工具软件,还有微信、QQ、微博等社交工具软件。

社交工具,就以微信和QQ这俩同为鹅厂出的应用来对比一下吧。虽然同样出自腾讯,但却是出自两个不同团队的产品。在QQ已经有了相当大用户的基础上,微信是如何走到今天获得成功的?

首先,我个人认为微信并不是一款好用的应用,其很多设计令人非常不能理解,比如,PC端登陆需要手机扫码和确认,PC上退出再次登陆后没有任何历史消息,消息当然也不支持云同步,传文件超级麻烦,手机上下载完都不知道到哪找,通讯录没有分组,聊天列表联系人和群、公众号在一起一片混乱,群不能隐藏只能屏蔽消息,重新登陆后如果群里没人说话你连群在哪都找不到,没有对方的在线状态,却强制显示对方输入状态,朋友圈看不到非好友对自己好友动态的评论,你的好友却在自己回复自己,你给好友点赞了其它好友给他点赞还用数字提示你,朋友圈强行推荐带图片,小视频费流量占空间…这些问题,QQ一个都没有,QQ比微信好用得多啊!

回想一下2011年发布的微信是怎么火的。当年,智能手机刚刚走进中国百姓的视野一两年,原本我的安卓2.3.4的手机上只装了QQ,后来,一款叫打飞机的游戏火遍了全中国,听说可以和好友比较谁的分更高,游戏操作简单,没什么对硬件配置的要求,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百度了一下,并安装了微信,曾经我也为了那个简单的小游戏刷过分,走到哪玩到哪。就是因为对那个小游戏的好奇,我才安装了它。当然,当年的微信还比QQ多这么几个吸引人的功能:语音聊天、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语音聊天,解决了很多刚接触智能手机不会打字或打字很慢的人不能愉快的聊天的问题。摇一摇、附近的人和漂流瓶,满足了更多人对网络社交未知世界的渴望。也许当初为了微信的发展,微信有了足够的用户粘性后QQ才延迟加入了这些功能。后来一些新花样比如扫码、公众号、支付系统、红包系统、掉表情、消息撤回也是微信先加入,QQ后加入的。当然也不排除两个团队相互抄袭的可能,不过这不重要,存在竞争使软件更好用才是最好的结果。

在我看来,现在微信依然很火的原因,恰恰是因其没有太多的功能,能被大多数的60后、70后、80后或刚接触智能手机的人接受。但我依旧认为,拥有带有聊天记录漫游、离线传输文件、分组的好友和群、可隐藏的群、具有良好客户体验的PC端、以及美观界面的QQ才是更好用的。当然现在,你无法选择只安装哪一款应用,因为别人都在用。

腾讯推出QQ的目的自然不用说,作为国内第一个做网络即时聊天社交软件的创业公司,他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微信的推出,是为了抢占飞信、米聊等应用的用户。由于短信自费过高,用移动数据来发消息更加经济实惠,所以必须用一款能够替代短信、类似于飞信、米聊等的应用来抢占市场。以腾讯的用户基础,开发实力,软件创新、以及独特的传播方式,轻松超过竞争对手。

处理bug和更新版本的方式当然是不断修复漏洞,从用户反馈中获得问题并解决问题,先内测再公测再发布正式版,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推出新功能了。至于发展趋势,再开发出同类软件很难获得成功。因为无法说服这么多人再去下载一个功能重复的社交软件,除非有新软件能做到而他们做不到的功能。再过十年二十年,微信和QQ都会在,只是哪个用的多哪个用得少罢了。用QQ的一定会更多。微信上很多公众号还是不错的,QQ也有订阅号了,不过这个生态没建立起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人们用社交软件交流的方式还会不断变化,而社交软件,还会进一步的更新换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与快乐。

二、游戏类软件

手机游戏上,最经典的游戏莫过于三消类了。同样的规则,不同的玩法,不同的画风。游戏规则简单易懂,又能打发时间,看起来还像益智类游戏一样,因此获得了广大玩家的喜爱。最早接触的三消类游戏是电脑上幻想游戏中的宝石迷阵,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就不提它了,还是说点智能手机上比较火的三消游戏。又要提到腾讯了,记得2013年,腾讯第一次在手机QQ上添加了游戏一栏后,其第一个推出的游戏天天爱消除就再次火遍中国,游戏形式新颖,一改原来慢节奏需要思考的游戏风格,转为计时型,速度型的游戏,且画风超级萌,符合80后90后的审美标准,玩起来又超级爽,还可以超越好友获得快感,当然土豪也可以选择充钱。不过此类游戏,火不了太长时间,原因是,真的太累了,而且伤眼睛,现在我的好友中,基本没有玩这个的了。只有大概3年的时间吧,就被后续腾讯推出的其它手游冲淡了印记。

计步类型的三消游戏,目前最火的有两个:开心消消乐和宾果消消乐。限制步数又是一个新玩法,把大家从快节奏的两只手都不够用的消消消中拉回到理性思考每一步的三消世界。这两款游戏规则基本相同,但我为什么觉得开心消消乐更好呢?

首先有一点不得不提,就是先入为主的概念。同样的游戏,谁先做出来了,你就会更容易接受前者,后者从一诞生起就处于劣势,除非它足够优秀能够说服你,否则你玩惯了一个,很难去换另一个的。这点适用于所有软件。其次就是画风,同样以卖萌为生,开心消消乐的画风很自然,看着也很爽,宾果消消乐看着就很尴尬,每局结束后还要喊一个胜利!宾果消消乐!是不是…很尴尬…

对于盈利方式,我还是建议这两款游戏把直接花钱买道具换成花钱买金币用金币买道具,这样更容易刺激消费,因为商品价格离现实货币越远,消费者越不知道自己消费了多少钱,其它游戏也都是这么做的…你告我花6块钱只能再走5步,谁会买?重玩好不好…可你要是说花75金币就可以再走5步,10块钱可以充120金币,很多人就算不明白了…

当初下载的原因也是看别人在玩,也想试试,就下载了…一次好奇浪费掉大把的时间…这游戏总更新关卡,否则玩完了就没得玩了。现在更新了八百多关了,居然还有人一直玩到最后一关!最开始时候bug也有,经常卡顿,有时同步数据也有bug,经过两年多的修改吧,现在体验好多了。现在只是实在没事儿干了玩玩,卡着一关上不去的感觉真是很难受,无数次想卸掉,却又在无聊的时候装回来…10年后肯定就不会有了,游戏基本都是火一阵的,不过像纸牌扫雷这种也算是奇迹吧。不过三消这个形式依然会有。

三、系统类软件

大多数中国人用的都还是Windows系统,因为其软件生态非常好,想要的软件基本都有,换到其他平台很容易发现自己需要的软件没有了,被迫换回Windows。从小的教育环境就要求我们用Windows,从98到2000,再到xp,win7直到现在的win10。这就让很多人难以改变原来的使用习惯,就算是买了MacBook也要装上Windows。目的当然是盈利,期初微软不管中国的盗版市场也是为了抢先占领市场,一旦产生用户粘性,想改都难了。从win10和office365开始,微软也许要开始整顿盗版市场了。但是,其系统售价和办公套件售价依然超出许多人的支付能力,普通消费者是无法接受和理解的。现在Win10用的是正版!因为免费升级嘛。office365用的是教育版。

系统是网上下载的,也可以从其他下载好的人手里拷贝。Windows的bug修复是通过不断的打补丁实现的,其他系统也类似。升级则会添加更多新功能,改变系统内核,是系统更加安全,更加人性化,更加适合新的时代。比如Win8开始实行云计划,Win10加入了Cortana个人数字助理,都依赖当今最热门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OSX我没怎么用过,不过其也是非常出色的操作系统,很多方面做得比Windows更加人性化,只是习惯了Windows后很不好转变。Linux除了搞计算机的在用,其他人很少用吧。

移动端三大阵营iOS,Android,Win10 Mobile,也快变成两大阵营了…实际上我挺看好Win10移动端的,只是做晚了,生态圈建立不起来了,就这样失败了,不过好在Win10是成功的。看下次微软的发布会微软自己是什么态度吧。再过10年20年,Windows还会存在,且有着无法替代的位置,苹果毕竟还是只允许装在苹果的电脑上,Linux又不好操作。

posted @ 2016-09-17 05:33  会飞的懒羊羊  阅读(16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