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3.2 主存储器
​ 主存储器由DRAM实现,靠处理器的那一层(Cache)则由SRAM实现,它们都属于易失性存储器,只要电源被切断,原来保存的信息便会丢失。

​ DRAM的每位价格低于SRAM,速度也慢于SRAM,价格差异主要是因为制造SRAM需要更多的硅。

3.2.1 SRAM芯片和DRAM芯片
​ 通常把存放一个二进制位的物理器件称为存储元,它是存储器的最基本的构件。地址码相同的多个存储元构成一个存储单元。若干存储单元的集合构成存储体。

SRAM工作原理

​ 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的存储元是用双稳态触发器(六晶体管MOS)来记忆信息的,因此即使信息被读出后,它仍保持其原状态而不需要再生(非破坏性读出)。

 

​ 上图为双稳态触发器。若T2管导通,则T1管一定截止,此时A点为高电平,B电为低电平,假定此时为存1状态;反之(当T1管导通时)则为存0状态。

​ SRAM的存取速度快,但集成度低,功耗较大,价格昂贵,只要不断电,触发器的状态就不会改,一般用于高速缓冲存储器。

​ 应用Cache。

DRAM工作原理

​ 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是利用存储元电路中栅极电容上的电荷来存储信息的,DRAM的基本存储元通常只使用一个晶体管,所以它比SRAM的密度要高很多。

 

​ 读出1:MOS管接通,电容放电,数据线上产生电流;读出0:MOS管接通后,数据线上无电流

​ 电容放电信息被破环,是破坏性读出。读出后应有重写操也称“再生”;读写速度慢;每个存储元制造成本更低,集成度高,功耗低。

​ 电容内的电荷只能维持2ms。即便不断电,2ms后信息也会消失;2ms之内必须“刷新”一次(给电容充电);每次刷新一行存储单元。

集中刷新:指在一个刷新周期内,利用一段固定的时间,依次对存储器的所有行进行逐一再生,在此期间停止对存储器的读写操作,称为“死时间”,又称访存“死区”。

 

优点:读写操作时不受刷新工作的影响;
缺点:在集中刷新期间(死区)不能访问存储器。
分散刷新:把对每行的刷新分散到各个工作周期中。这样,一个存储器的系统工作周期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用于正常读、写或保持;后半部分用于刷新。这种刷新方式增加了系统的存取周期,如存储芯片的存取周期为0.5μs,则系统的存取周期为1μs。

 

优点是没有死区;
缺点是加长了系统的存取周期,降低了整机的速度。
异步刷新:异步刷新是前两种方法的结合,它既可缩短“死时间”,又能充分利用最大刷新间隔为2ms的特点。具体做法是将刷新周期除以行数,得到两次刷新操作之间的时间间隔t,利用逻辑电路每隔时间t产生一次刷新请求。

 

这样可以避免使CPU连续等待过长的时间,而且减少了刷新次数,从根本上提高了整机的工作效率。

DRAM芯片的读写周期

 

SRAM和DRAM的比较

特点    SRAM    DRAM
存储信息    触发器    电容
破坏性读出    非    是
需要制新    不要    需要
送行列地址    同时送    分两次送
运行速度    快    慢
集成度    低    高
存储成本    高    低
主要用途    高速缓存    主机内存
存储器芯片的内部结构

存储器芯片由存储体、I/O读写电路、地址译码和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下图为存储芯片结构图。

 

存储体(存储矩阵)。存储体是存储单元的集合,它由行选择线(X)和列选择线(Y)来选择所访问单元,存储体的相同行、列上的位同时被读出或写入。

地址译码器。用来将地址转换为译码输出线上的高电平,以便驱动相应的读写电路。

目前DRAM大多采用双译码结构,如下图所示。

 

采用地址线复用技术,使用行列地址双译码结构,行、列地址分两次送,是为了减少选通线数量。

若有28个芯片,单地址译码需要256条选通线,而双地址译码只需要24+24=32条选通线。

I/O控制电路。用以控制被选中的单元的读出或写入,具有放大信息的作用。

片选控制信号。单个芯片容量太小,往往满足不了计算机对存储器容量的要求,因此需用一定数量的芯片进行存储器的扩展。在访问某个字时,必须“选中”该存储字所在的芯片,而其他芯片不被“选中”,因此需要有片选控制信号。

读/写控制信号。根据CPU给出的读命令或写命令,控制被选中单元进行读或写。

3.2.2 只读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ROM)的特点

ROM中一旦有了信息,就不能轻易改变,即使掉电也不会丢失。

1)结构简单,所以位密度比可读写存储器的高。
2)具有非易失性,所以可靠性高。
ROM的类型

掩膜式只读存储器(MROM)

厂家按照客户需求,在芯片生产过程中直接写入信息,之后任何人不可重写(只能读出)

可靠性高、灵活性差、生产周期长、只适合批量定制

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

用户可用专门的PROM写入器写入信息,写一次之后就不可更改

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

EPROM不仅可以由用户利用编程器写入信息,而且可以对其内容进行多次改写。

不能取代RAM,因为编程次数有限,且写入速度很慢(写入前要先擦除)

UVEPROM(ultraviolet rays)–用紫外线照射8~20分钟,擦除所有信息
EEPROM(也常记为E2PROM,第一个E是Electrically)–可用“电擦除”的方式,擦除特定的字
闪速存储器(Flash Memory)

在EEPROM基础上发展而来,断电后也能保存信息,且可进行多次快速擦除重写

注意:由于闪存需要先擦除在写入,因此闪存的**“写”速度要比“读”速度更慢**。

每个存储元只需单个MOS管,位密度比RAM高。

应用:U盘、SD卡

固态硬盘(SSD)

由控制单元+存储单元(Flash芯片)构成,与闪速存储器的核心区别在于控制单元不一样,但存储介质都类似,可进行多次快速擦除重写。

SSD速度快、功耗低、价格高。目前个人电脑上常用SSD取代传统的机械硬盘。

posted @ 2025-02-07 19:42  cor0000  阅读(24)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