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借这个机会,述说这几个月以来的怅惘与不甘。
我认为,这个学期我心中积郁的愤懑与怨恨,超过了之前的所有学期。我知道我现在只有一条路可走了,因而确定要努力奋发,重铸辉煌;又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感到了自己的无力,面对日益渐增的学业,不断增加的难度和深度,也只有望洋兴叹之感。我很想像之前那样提笔即诗,用诗意的语言去写明媚的春光,去写枝头的新芽与春日的烟雨,又恨自己才疏学浅,未读书时日已久,心头有千般话语却又无言述说,只能在夜深人静的黑暗里留下两行清泪。
我确实在努力,我也能看到我的进步。分数是一方面,自我的感受和认知才是最重要的,毕竟仍处于发展的阶段,不能用分数以偏概全下定论。但进步带来的喜悦之外,则是更深层次的空虚与迷茫:下一次是否能够保持?是否只是偶然?而且我能充分认识到自己还有太多太多的疏漏,因而倾向于把一次的好归结于偶然的运气,认为平平无奇甚至不堪入目的成绩才是自己的常态。我并不相信我有什么过人之处,于是我便陷入了内耗的循环之中,一次次的发奋与倔强,一次次的孤独与无助,一次次被那飘飘而至的雨点扣动心弦,不觉泪如雨下。
或许,我们不应该过度注重结果,而是要看重过程中的确幸。或许是在古诗中与诗人跨越千百年相会,感受那种闲情雅趣抑或是高尚情操;或许是在小说中透过书本看到现实的影子,有胸怀天下,广济苍生之思。也或许是在与理科搏斗的过程中体悟逻辑的奥秘,那种难以言表的快乐,蕴含在恍然大悟的窃喜中,也寄托在解出难题的激动里。这是冷冰冰的分数无法带来的鲜活与真实。
因此我选择了释然。固然,明天对我的这次考试非常重要,几乎能决定最终的走向;但无论明日阴晴如何,我都会选择坚持,相信奇迹也相信自己。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