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又有一个月没有写过文章了,想要下笔却一时间不知道该写什么,想到今天晚上看了二十分钟的诗词大会重播,久别重逢,还是颇有感慨,我想,便写写诗歌,这个我已很久未曾提及,也不敢想起,甚至从未写过,但确实照亮了我漫漫长路的故友吧。

我与诗歌的结缘,正如大多数小孩一样,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耳闻了一些启蒙诗歌。白毛浮绿水、低头思故乡,这些似乎已经刻在小孩子的基因里的诗句,也正是我对诗歌最初的印象。幼儿园教读诗,我记得有一次教了高适的《别董大》,“北风吹雁雪纷纷”,当时不知道哪来的感觉,那幅风雪交加、雁阵南归的图画便如此清晰地呈现在我的脑海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当时就把这首诗背了下来,直到以后的很久很久,我尽管忘记了在幼儿园的大部分时光,但这首诗,却从来没有忘记过。我第一次深深地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和它带给人的遐思,直到现在,大雁南归这些意象依旧是能触动我心弦的事物。

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每年暑假我都会回四川住一个月。我的二姨妈是小学语文老师,有一次回四川,她送了我一本古诗词读物(是叫唐诗三百首还是其它的?记不得了),从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尽管很少花时间集中背诗,但仍会不时翻阅,就这样,诗歌如同一颗小小的种子,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

记忆中从此以后到五年级,诗歌或许是缺席了我的成长,也或许是时间久远以至我忘记了那时与诗歌的交集,直到五年级的时候,诗歌才再一次走进了我的记忆中。有一天我妈带给我一本诗词选,告诉我有一个诗词比赛,让我好好背诗准备参赛。我一开始甚至问我妈,为什么要背诗啊?被那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有用吗?但我最后还是翻开了书,从此与诗词正式结缘。我背诗的时间真的是“挤”出来的,我家离小学只有走路五分钟的路程,但为了节省时间背诗,我妈每天早上不辞辛苦开车送我回学校,开车的半分钟加上等红绿灯的一分钟,就成了我每天背诗的唯一时间。可古人所说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云云可不是无道理的啊!每天一分半钟,大半年下来,我竟然背完了几乎一整本诗词选,其中包括《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虞美人》(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等等让我记忆至今,每次想起都会回味无穷的实词,都是那时所背。而且直到上了初中我才知道,在那大半年的时间里,我背完了初中课本上几乎八成的古诗,而这也间接导致我在初中的三年里几乎没有背过诗。

六年级或许是我与诗歌交情的最高峰。当时的我已经不满足于那本古诗词选了(顺带提一句,当时准备的那个比赛,后来忘记了是取消了,还是没有通过,总之最后就不了了之了),而是买了一本中小学必背古诗词三百首,虽然听起来像是收录了耳熟能详的古诗,但对于那时的我来说,里面的古诗大多数都是不会背的……我便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在这一年里,要背完这三百首诗词!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我背诗最初的动力了——我在四五年级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中国诗词大会,我看了一集之后,传统文化、飞花令、诗画结合这些最初的栏目,便深深吸引了我的心灵。诗歌原来真的可以这么美,读诗的人真的那么有气质!尤其是看见了同龄人站在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我也暗自下定决心,要为去诗词大会而努力!我知道站上舞台的第一步就是要有深厚的积累,而正是这一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却激励了我一天天一年年背诗。而六年级下学期的时候,疫情骤然而至,我的居家生活,也被背诗安排得满满当当。我记得我还曾用学校上课时间来背诗,诗歌悠远的意境和无尽的遐思,让我魂牵梦萦。我记得读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触目伤怀,也记得“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感慨叹息;是那“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宏伟壮阔,更是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破茧成蝶,一首首诗词的积累,也见证着我为了最初的梦想努力向前的脚步。在六年级的一年里,我背完了三百首诗里的两百多首(注:有一些是之前背过的,新背的应该有一百多首),我知道,我实现了从不谙传统文化,到有了初步诗词积累的蜕变。

后来我进了初中,虽然背诗词的高峰渐渐褪去,但初一的时候作为过去一年努力的回馈,我的意气风发最终让我开始了简单的诗词创作。我喜欢写词,因为内容格律自由,不受五言七言和过多韵律的限制,情感更加发散多样,也更加细腻委婉,正好迎合了一个青春少年的懵懂情愫。我总共写了大约有五首诗词,其中的大部分在现在看来,不仅语言不通顺,连表达的意思和连贯性也不明,但在当时看来,那确实是一时的才气和意气风发的结果。在初一下学期的时候,老师推荐我读苏轼的诗歌,而我也渐渐爱上了苏轼的诗词。“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人间有味是清欢”,我还背了苏轼的赤壁赋,面对人生风雨坦然接受,面对前路迷茫勇敢战斗,做生活的歌者,做自己的诗人,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是浪迹天涯还是流落他乡,都能与诗歌为伴,不仅用诗歌唱出心底的怅惘与不甘,更要用诗歌凝聚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千年前的苏轼,让我隐约看见了那个与生活不屈战斗着的,永远是以从容姿态走来的,永远都把生活过出诗意,让逆境成为诗歌的那位战士,那不也正是我自己吗,不正是我一直以来追求的境界吗!“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可让人始料未及的是,那便是我到如今和诗歌最后一次的交心。从那以后,因为一次考试的挫折,我开始放弃了很多很多,其中就包括与诗为伴的轻松惬意,诗意浪漫的生活,同时也丢下了摒弃世俗杂念,静下心来感受诗歌意境的耐性。诗歌,这一位与我以各种形式相伴了三年,交情有前后数十年的挚友,就这样缓缓淡出了我的生活。我从初二开始的很长时间都没有背过新的诗,当时课内的诗词都是我已经会背诵的,同时课内考试只靠课内古诗,与其说古诗鉴赏,倒不如说是答题模板背诵,也是因此,我失去了与诗歌心灵交流的唯一机会。

我记得初二上学期的时候,语文老师曾告诉我,中国诗词大会在广东选拔!我们学校有参加省选拔的名额,但是要通过校选拔,才能参加复赛。这点燃了我心中已经熄灭的那团火,但当我拿起诗词的时候,才发现为时已晚,无力回天。曾经脱口而出的诗词,现在已经变成了公式化的文字;曾经感受到的深邃悠远的意境,现在却也无处寻觅;曾经的热情与挚爱,理想与梦想,现在却也不知去向何方。我想去诗词大会吗?我肯定想,那毕竟是我从小的梦想,但是我有实力吗?我有资格吗?我在飞花令的第一轮就被淘汰下来,失意地走回家,我知道,再也没有可能了,就像两个曾经无比挚爱的人,却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不得不分道扬镳。

可有缘分的人总是会再见的,更何况是无处不在的诗歌!后来我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从容的生活状态,也慢慢意识到诗意是生活不可少的一部分,虽然对于诗词,我失去了往日的热情,但我仍然喜欢在闲暇之余,品一首诗词,看千百年前那行走在烟雨之中的,穿着深色长衣,头戴一顶帽子,手捧圆扇,两袖清风,走过人间的诗人,看人生中的诗意,诗意里的人生,看秋月春花,燕子来时,陌上花来。诗歌教会了我如何诗意地活着,不为外物所惑,不为成败所困,不为悲喜所缚。以诗意的眼光看世界,你会发现曾经的杂草丛生其实是鲜花遍地,曾经的漫漫长夜其实是皓月当空,曾经的大风大雨不过是一蓑烟雨,迷蒙而梦幻。而你也终会和那些不如意之事握手言和,因为你知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你也会有如苏东坡一样的心态把人生过成一首诗,因为你知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愿每一个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生活,从容走来,诗意而归!